望驛臺
白居易①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②。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③。
【注釋】
①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臨渭區境內)。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全唐詩》存詩三十九卷。
②靖安宅:元稹宅在長安靖安里,故稱。望驛臺:在今四川廣元。
③居人:指元稹之妻韋叢。客:指元稹。
【詩本事】
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東川按獄,有《使東川》一組絕句。白居易便寫了十二首和詩,《望驛臺》為其中一首。元稹原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賞評】
這首是白居易的和詩,原詩為元稹之《望驛臺》,詩意為思念妻子。和詩勝過原作。“靖安宅”指元稹之宅,當時妻子韋叢便住在那里;“望驛臺”則是元稹所在地。詩人未寫他二人的情狀,只說兩地景物,一邊是當窗柳枝,一邊是撲地繁花。繁花撲地,可見春光已盡。這兩邊春光都盡,自然兩邊都心懷悵惘,思念著對方。
“當窗柳”是依依的,“撲地花”是傷慟的,不言相思卻句句相思;“兩處春光同日盡”,也令我們想到,良辰美景的佳期對他兩人同時失落了。全詩都意在末句:“居人思客客思家。”
上一篇:張九齡《望月懷遠》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板橋曉別》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