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地區(qū)
位于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西南部。東與銅陵、蕪湖市為鄰,西與江西省景德鎮(zhèn)、九江市毗連,南與黃山市接壤,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轄貴池市和東至、石臺、青陽三縣及九華山風景名勝游覽區(qū),行政公署駐貴池市。面積8278平方公里,人口147.5萬。
池州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6.1℃左右,年平均無霜期為22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池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隋時為丹陽郡,唐置池州,明設池州府,直屬于朝廷,清仍之。新中國成立后,行政區(qū)劃幾經(jīng)變動,1988年9月重建地區(qū)。池州歷來是皖西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任池州刺史、知府。著名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五游秋浦,寫下約50首不朽詩篇。池州還是晚唐詩人杜茍鶴的家鄉(xiāng)。東晉陶淵明,五代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唐劉禹錫、李商穩(wěn),宋蘇軾、滕宗諒、梅堯臣、岳飛、司馬光、楊萬里、陸游、李清照,元圖帖睦爾、薩都刺,明湯顯祖、王守仁、史可法,清袁枚、姚鼐等聲名顯赫的名臣武將,學者文人,都曾游歷過池州,留下大量題詠,使池州享有“千載詩人地”美譽。杜牧“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岳飛“好山好水觀末足”的贊譽詩句,更使池州名播海內(nèi)外。
池州是長江下游沿岸著名的風景名勝旅游區(qū)。九華山,是以佛教文化和綺麗自然景色為特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古剎名寺,櫛次鱗比,山勢雄奇,松竹蒼翠。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有兩處。一是石臺縣溶洞群。二是貴池市齊山一秋浦仙境,集歷史名人游蹤,融山水洞為一色。國家級牯牛降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qū)和省級升金湖水禽自然保護區(qū),青山綠水,物珍景奇。還有散落在風景區(qū)內(nèi)的國家級重點佛教寺院9座,省級重點佛教寺院30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6處。此處,田園風光也別有情趣,民俗風情自有特色,至今不少鄉(xiāng)村仍有班社表演始于母系社會的儺戲,源于佛教釋典的目連戲,興于明代的青陽腔。池州這一古戲劇的積淀區(qū),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興趣。
池州物產(chǎn)豐富。水陸交通便捷。長江流經(jīng)該區(qū)146公里,處“黃金水道”段。池州港現(xiàn)有碼頭9個,是長江干線重點港口之一。屬長江水系的內(nèi)河近二千公里。公路縱橫交錯,通車總里程2281公里,318國道和206國道穿越區(qū)內(nèi)。
上一篇:描寫《水西大磚塔》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湯池溫泉》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