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松
蠻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風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作此題者應推此首為第一絕唱,只寫本意,情味無窮。”這首詩的無窮“情味”,皆寄寓于四季自然景色的描寫之中。“蠻歌”,為南方之歌,也許詩中所指即江南流行的“竹枝”,其詞往往“賦風土,寫人情。”劉禹錫《踏歌詞》中有“日暮江南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之句,這正與本詩“北人愁”之意相合。“竹枝”多“苦怨”之聲,白居易《竹枝》其四云:“江畔誰家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豆蔻”,梁簡文帝詩,“江南豆蔻生連枝。”《桂海虞衡志》:“豆蔻花,春末發,初開花,先抽干,有大籜包之,籜解花見,一穗數十蕊,每蕊心有兩瓣相并,詞人托興比目連理云。”又,杜牧《贈別》中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之句。詩中“北人”聽到那悲戚的《竹枝》歌,看到象征美麗少女,“托興比目連理”的豆蔻花,自然不免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情緒。怕人譏諷,滿懷鄉情,思念心上人,這可能就是北人的“愁”因。栩莊曾評曰:“余謂此首亦有受讒畏譏之意,寄托遙深,庶幾風人之旨。”(《栩莊漫記》)
首句抒寫春末夏初之情,次句描繪入秋蕭瑟之景。冷雨打蒲草,凄風穿杉林,曠野里的江面上,一只小船在風雨中艱難飄流。在蒼茫流動的秋色野趣描寫中,自然透露出一種“滿目蕭然”的悲涼情緒和失落感。這正是“北人愁”的詩意深化。語意銜接也很緊密。末兩句隱約曲折地表達寒冬帶給人的悲苦。“浪”承上句“風”,浪因風而起。風浪的不斷侵襲,使得鵁這種水鳥連一塊棲身安睡之地也沒有了!這暗寫北人遭邪惡勢力排擠、客居他鄉、不安飄泊生活的慨嘆。沙“寒”,更道出了北人的內心感受。這是雙關之詞。因愁思萬千,常至沙灘踱步,于是腳的感受與心的感受吻合了。“細細”,寫出沙入江流的漸進情狀,隱含“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之意。全詩情景交融,一氣呵成,有“一唱三嘆神凄楚”之感。所以黃叔燦《唐詩箋注》曰:“風雨扁舟,浪驚沙鳥,煞是有情,景色亦妙。”
上一篇:魚玄機《江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