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山西省·龍門》古詩詞賞析大全
龍門,又稱禹門,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約10公里處。龍門山跨黃河東西兩岸,形如門闕,寬不足100米,滔滔黃河奪門而出,奔騰咆哮,一瀉千里,流入平原。前人用“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 的詩句贊頌這大自然的奇觀。龍門山石奇兀,鬼斧神工,相傳為大禹所開鑿,《尚書·禹貢》篇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的記載。另有記載說,上古時候,龜魚齊集于此不得上,上則成龍,故稱龍門。傳說中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也發(fā)生在這里。現(xiàn)在黃河兩岸的龍門山上,架起了連接山西與陜西兩省的公路橋。站在龍門橋上,俯視這氣勢磅礴、波濤洶涌的萬里黃河,令人驚心動魄。
亙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
千秋憑大禹,萬里下昆侖。
入廟焄蒿接,臨流象想存。
無人書壁間,倚馬將黃昏。
[詩名] 龍門
[作者] 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號亭林,明末清初學者。曾參加抗清,兵敗后周游四方,不仕,專事著作。
[注釋] ●亙地:橫貫大地。●開天句:就象打開天門一樣,唯有這個龍門。●千秋句:幾千年來,憑著大禹開鑿龍門的功勞。●萬里句:萬里奔流的黃河,才從昆侖山流到這里。●廟:大禹廟。在龍門附近。●焄蒿接: 焄香蒿香接連不斷。●無人句: 千百年來,無人在崖壁上題書問一問,大禹是怎樣開鑿龍門的。
龍門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河滾滾來。
更欲登臨窮勝景,卻愁咫尺會風雷。
[詩名] 禹門
[作者] 薛瑄,明代人。
[注釋] ●禹門:龍門的別稱。●連山句:說連綿起伏的龍門山忽然中斷,中間豁然開了龍門。●風雷:龍門水勢浩大,如風雷激蕩,又暗喻對國家動蕩的憂慮。
不放黃河走,層層鎖石門。
駕空騰雪浪,奪隘戰(zhàn)乾坤。
南北中條劃,地天人力尊。
如何開辟久,元氣尚渾渾。
[詩名] 龍門
[作者] 魏源,此詩歌頌大禹治水的巨大功績,反映了作者“人定勝天”的思想。
[注釋] ●龍門:又稱禹門,相傳大禹治水導黃河至中條山,鑿開龍門。《水經(jīng)注》:“龍門禹所鑿廣八十步,巖際鐫跡尚存”。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就是用疏導之法,使中國許多大川納入河道,“龍門”即為一例。●南北句:說大禹在中條山劃開龍門,即成今日分在黃河兩岸的龍門山,黃河奪門而出,流向中州大地。●地天人力尊:說人的力量比天地都強。●如何二句:驚嘆龍門已鑿開幾千年,可至今還顯得那么渾厚博大。
廟記平成跡,山尋斧鑿痕。
雙崖真壁立,萬浪似雷奔。
直下天南闊,回瀾地北翻。
可知燒尾者,騰躍即天門。
[詩名] 登龍門
[作者] 康行僴,字鍔霖,號韓國,山西安邑人,清順治甲戌進士。
[注釋] ●廟:指龍門山上的禹王廟。●平成跡: 指大禹鑿山治水的事跡。●斧鑿痕: 龍門兩岸巖壁直上直下,猶如刀削斧鑿,因此有夏禹開鑿龍門的傳說。●燒尾:唐代新任官者,照例應向皇帝獻食或置酒慶賀,名曰燒尾。《太平廣記·一八七》載:“時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許獻食,名曰燒尾”。《封氏聞見記》:“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天門: 天宮之門,喻指帝宮之門。末兩句用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比喻士子登科。
曾經(jīng)積石睹神功,誰信龍門勢更雄。
水繞華夷千地轉,山橫秦晉一流通。
驚濤亂卷暗天雪,斷壁長披盡日風。
劈鑿遺痕今尚在,萬年明德祀無窮。
[詩名] 龍門
[作者] 劉侖,清代人。
[注釋] ●積石:即今大雪山,又名大積石山,在青海省南部。《尚書·禹貢》說夏禹“導河積石”于此。●華夷:本指中原和中原以外的各族,這里泛指黃河流經(jīng)的區(qū)域。●山橫句:秦指陜西,晉指山西,龍門山橫亙在陜西韓城縣與山西河津縣之間,黃河從中流過。●劈鑿遺痕:指人們所附會的所謂禹鑿龍門所留下的痕跡。●萬年句:指兩岸百姓紀念大禹的功德,年年祭祀禹廟,香火不絕。
大野蒼山斷,洪波兩岸開。
石巖驚立壁,河勢似雷奔。
俗自唐虞古,功從忠孝來。
居人傳禹墓,是否漫相猜。
[詩名] 九日游龍門
[作者] 康乃心,清代人。
[注釋] ●蒼山斷: 指龍門山似從中間斷開,成東西對峙的兩個山峰。●唐虞: 傳說中的遠古賢君唐堯、虞舜。●忠孝:大禹的父親鯀治水失敗,被舜所殺。禹繼承父志,治理洪水凡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故稱忠孝。●禹墓: 龍門山上傳說中的禹墓,系后代修建,一般認為禹死于會稽 (今浙江紹興),并在會稽山有大禹陵。
龍門屹立兩山中,積水奔騰勢不窮。
駭浪三層迷上下,怒濤一瞬辨西東。
[詩名] 龍門濤
[作者] 佚名
粒食安居者,相忘大禹功。
此間無斧鑿,天下盡蛇龍。
[詩名] 龍門
[作者] 吳鎮(zhèn),字信辰,清甘肅狄道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中舉,官至湖南沅州知府。
[注釋] ●粒食二句: 說以谷物為食的人們,常常忘記了大禹治水之功。●此間二句:說如果沒有大禹在這里鑿開龍門,天下仍然是洪水滔天,魚龍繁息的世界。
上一篇:關于描寫《上海市·龍華寺》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南省·龍門石窟》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