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西陵峽》古詩詞賞析大全
西陵峽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東官渡口,東止宜昌南津關,全長120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峽內風光明麗,雄偉壯觀,其峰巒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飛泉垂練,蒼藤古樹,翳天蔽日。歐陽修有“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名句。但舊時西陵峽灘險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稠”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峽內險灘層布的名句。而今航道整治,葛洲壩興修,水位提高,已是風平浪穩了。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牛峽、燈影峽等名峽,江流回環曲折,浪濤洶涌,氣象萬千。但一出峽口南津關,即進入一馬平川的荊楚平原,景象豁然開朗。至于詠吟峽內名勝,如屈原故里、昭君故里、三游洞等處的名人佳句,后有專篇。
西陵峽
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
及余踐斯地,瑰奇信為美。
江山若有靈,千載伸知己。
[詩名] 西陵峽 (全詩20句)
[作者] 楊炯,唐代華陰人,著名文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注釋]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于八尺,喻極高。●盤薄: 即磅礴,言氣勢雄偉。●荊之門: 出南津關,即出西陵峽,就是荊楚平原,因此南津關峽口也可謂荊楚大門。●紀:經紀,治理,“南國紀”就是說長江成為治理南國眾河的主干。《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踐斯地:來到此地。●伸知己: 引為知己,末句化用《水經注》語: “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
巫山夾青云,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詩名] 上三峽
[作者] 李白,此詩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夜郎途中,經過三峽時所作,詩中化用了古代有關西陵峽中黃牛峽的民謠,描述了三峽行舟的艱辛和詩人的苦悶心情。
[注釋] ●巫山二句:說船已到巫峽口,江峽越來越窄,兩山之間夾著一線青天,此時詩人想到流入長江的巴水,就像這三峽的江水一樣。若茲,像這水。●巴水二句:說巴水雖急,但能很快流入長江,而此處浪險峰高,空峽幽暗,一時很難見到天日。此處暗寓詩人怨憤心情。●三朝上黃牛二句:說船走了三個早晨和三個晚上,仍然望見黃牛峽。此句化用古代民謠:“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三朝又三暮二句:說像這樣艱難旅途,三天三夜都過不了黃牛峽,不知不覺愁成了滿頭白發。
夷陵形勝自西來,此日登臨亦快哉。
山脈遠盤鶉尾束,濤聲直撼峽門開。
云連楚塞三千里,翠壓江關十二碚。
戈戟消沉溪水咽,雄圖幾輩出群才。
[詩名]西陵峽
[作者] 嚴思濬,清代人,生平不詳。
[注釋] ●自西來:三峽入口在夷陵以西的南津關,入峽后群山萬壑;而東面則一馬平川,所以說“形勝自西來”。●鶉尾束:謂峽山遠遠盤曲而來,至此突然中斷。鵪鶉尾禿,故以此喻之。●江關十二碚: 即荊門、虎牙二山,峙立長江西東,為古之江關,兵家要塞。十二碚即荊門山十二峰。●楚塞: 即楚國的要塞。●戈戟二句:夷陵號稱“川鄂咽喉”,自古為軍事要地。秦將白起火燒夷陵,公孫述拒劉秀西上入川,以及吳蜀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一帶,所以詩人有此感慨。
入峽喜巉巖,出峽愛平曠。
聞道石最奇,寤寐見怪狀。
峽山富奇偉,得一知幾喪。
今朝脫重險,楚水渺平蕩。
[詩名] 出峽 (長詩,選8句)
[作者] 蘇軾
[注釋] ●入峽句、出峽句:詩人乘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故入峽即進入群山巉巖聳立的瞿塘峽,出峽則到平曠的荊楚平原。●脫重險:三峽內灘險水急,稍一不慎,即有船翻人亡的危險,今朝一出南津關口,似脫重險,自有一番心情。
三峽至此窮,兩壁猶峭立。
風生樹影動,月碎水流急。
吾行已四旬,才抵楚西邑。
浩歌散郁陶,還舟覺衣濕。
[詩名] 峽口夜坐 (全詩12句)
[作者] 陸游
[注釋] ●四旬:四十天,說明作者旅程已經歷了四十天。●楚西邑:楚國西邊邊境,指夷陵。●浩歌:高歌。●散:抒發,渲泄。●郁陶:憂思郁結。●還舟: 上岸后又回船上。●覺衣濕: 淚灑衣襟,故覺衣濕。
頓看兩岸失崚嶒,回首巴巫已萬層。
無數險灘都告退, 不隨柔櫓下西陵。
[詩名] 西陵峽
[作者] 易佩紳,字笏山,清龍陽(今屬湖南) 人,官至江西布政使。
[注釋] ●失崚嶒:船出西陵,前面即浩蕩大江,兩岸沒有山巒險峰,故謂失崚嶒。●回首句:由于險灘已過,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詩人禁不住回頭望那萬層巴山,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柔櫓:船槳,代指船。
一灘聲過一灘催,一日舟行幾百回。
郢樹碧從帆底盡,楚臺青向櫓前來。
奔雷峽斷風常怒,障日峰多霧不開。
險絕正當奇絕處,壯游勿使客心哀。
[詩名] 西陵峽
[作者] 孫原湘,字子瀟,清昭文(今江蘇常熟) 人,嘉慶進士,曾官武英殿協修。
[注釋] ●郢樹二句:郢地一片碧綠的樹林從帆底消失;迎船而來的,則是青翠的楚臺。郢,泛指楚地。楚臺,山名,在湖北省秭歸縣東長江邊。●險絕句:最險絕之處也常常是最奇絕之處,這正是詩人縱筆焦點。詩人立意是:三峽雖然灘多江急,但險中見奇,亦險亦奇,這應是一種壯游,不應有哀愁。這就是舟過西陵峽時詩人令人叫絕的佳句。
(一)
秭歸勝跡溯源長,峽到西陵氣混茫。
屈子衣冠猶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馬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過,他年水壩起高墻。
(二)
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已歸東土清涼界,應懲西天火焰游。
五十年來天地改,渾如一夢下荊州。
[詩名] 過西陵峽 (二首)
[作者] 郭沫若,此詩作于1961年。
[注釋] ●秭歸句:謂秭歸名勝古跡淵源很長久,如戰國時是屈原的出生地,西漢時是王昭君的故鄉。●屈子句: 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墓在湖南省汨羅縣;秭歸縣存屈原衣冠冢。●明妃句: 王昭君故里(今興山縣)有香溪,王昭君生長在香溪邊,故稱“尚流香”。●兵書寶劍、馬肺牛肝:均為峽名,由巖石形似而名。●三斗坪:在宜昌與秭歸之間,距宜昌60公里。●他年水壩:指擬議中的長江三峽大壩。●唐僧二句:原注:“下峽中有所謂燈影峽。南岸山頭屹立四奇石,一為孫悟空,一為豬八戒,一為唐僧,一為沙僧。前者似一足企立而回顧,后三者則頭均東向。就中以豬八戒最為形似。蜀人謂牛皮影戲為燈影戲,故名此景處為燈影峽。”●已歸東土二句:由唐僧師徒形狀而聯想到唐僧西天取經歸來的事。火焰,指火焰山。●五十年來二句:作者1913年秋首次乘江輪過三峽,到此次游峽 (1961年),正如詩序所說“與三峽不見者四十八年”。“五十”舉其成數。原注:“四十八年后重經三峽,九月十八日晨,輪出南津關后,天開地闊,頓成另一境界,渾如從夢中醒來”。●荊州:泛指進入湖北地界。
上一篇:關于描寫《浙江省·西湖十景》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北省·避暑山莊》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