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廣東省·廣州》古詩詞賞析大全
廣州,別稱羊城,傳說有5位仙人騎羊來到這里,因而得名,現(xiàn)廣州越秀山上還有五羊雕塑。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滅吳,吳的王族逃來這里,修筑了南武城。后來楚滅越,越王的子孫也逃來這里,居住在南武城。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定此地為南海郡。秦亡,南海郡尉趙佗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自稱武王,定都番禺,即今廣州。現(xiàn)廣州市越秀山上尚有當年趙佗所筑越王臺遺址。廣東省科學館內(nèi)有越王井,相傳為趙佗時所鑿。后來漢武帝滅南越國,恢復南海郡名稱。三國吳時開始用廣州這一名稱。廣州市區(qū)有美麗的珠江。廣州這座亞熱帶城市還有四時盛開的鮮花(如茉莉花、木棉花等)和享有盛譽的嶺南佳果——荔枝。
越井岡頭松柏老,越王臺上生秋草。
草木多年無子孫,牛羊踐踏成官道。
[詩名] 題越王臺
[作者] 崔子向,唐德宗時為檢校監(jiān)察御史,后為南海從事。此詩寫越王臺興廢,抒發(fā)人事變遷的感慨。
[注釋] ●越王臺:又名粵王臺,舊址在今廣州市越秀山上,為南越王趙佗所筑。●越井岡:又名天井岡、歌舞岡,在越秀山西北面。●草木句:作者說草木無子孫,實則喻越王無子孫,這是對封建割據(jù),僭稱越王的趙佗的貶語。
獨立陽臺望廣州,更添羈客異鄉(xiāng)愁。
晚潮未至早潮落,井邑暫依沙上頭。
[詩名] 越井臺望
[作者] 劉言史,唐代邯鄲人,與李賀同時。《全唐詩》說他“歌詩美麗恢瞻,自(李)賀外,世莫能比。”不愿做官,怡情山水之間,曾旅游南海。此詩描繪出當年珠江口的浩茫景象,寄托作者身處異鄉(xiāng)的孤寂之愁。
[注釋] ●越井臺:在越井崗上。越井,即越王井,又稱九眼井,相傳為南越王趙佗所鑿。現(xiàn)尚存。●廣州:指當時廣州府所轄的地方。●羈客:身在異鄉(xiāng)暫居的人。●井邑:鄉(xiāng)村,村鎮(zhèn)。
海雨洗塵埃,月從碧空來。
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
皓耀迷鯨目,晶瑩失蚌胎。
宵分憑欄望,應合見蓬萊。
[詩名] 中秋越臺看月
[作者]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工詩,善吹笙,也擅長書法。舉進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長安,授宏文館校書郎,不久去職。曾游嶺南,留下許多詩篇。
[注釋] ●越臺:即越王臺。●練:形容月光如白練。●皓耀句:皓潔的月光,照在海上,使鯨魚都睜不開眼。●晶瑩句:月光的晶瑩,使海里珍珠也失去了光芒。蚌胎,即珍珠,珠在蚌中,有如蚌懷胎。●宵分:夜間。●應合句:意謂借月光應當能望見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
朦朧南溟月,洶涌出云濤。
下射長鯨眼,遙分玉兔毫。
勢來星斗動,路越青冥高。
竟夕瞻光彩,昂頭把白醪。
[詩名] 七月十五夜看月
[作者] 李群玉
[注釋] ●南溟:即南海。●下射:指月光。●玉兔:傳說月亮中有玉兔,此處代指月亮。●毫:光芒。●路越句:月亮越過高空。青冥,碧空。●白醪:白酒。
九井神光射斗牛,天開寶級鎮(zhèn)南州。
客船江上東西路,常識嶙峋云外浮。
[詩名] 凈慧寺千佛塔
[作者] 方信孺,字孚若,南宋興化軍(今福建仙游縣)人。曾為肇慶(今廣東肇慶)通判,又知韶州(今廣東韶關市)。
[注釋] ●凈慧寺千佛塔:即今廣州市六榕寺花塔,在廣州市中心,初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公元10世紀毀于火,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重建。塔高57米,八角九級十七層,塔頂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鑄造的千佛銅柱,由于塔形華麗壯觀,宛如沖霄花柱,通稱為花塔。登塔可俯瞰全市。●九井:即九眼井,也稱越王井。●斗牛:即斗宿、牛宿兩星座名,此指天空。●寶級:即寶塔。●南州:南國的州郡,指廣州及廣東。●客船二句:說從珠江上游東江和西江兩條水路來的船上客,常常首先就看到這高聳入云天的千佛塔。嶙峋云外浮,形容塔頂高聳入云。
石鼎微薰茉莉看,椰瓢滿貯荔枝漿。
木棉花落南風起,五月交州海氣涼。
[詩名] 廣州雜詠
[作者] 汪廣洋,字朝宗,明初江蘇高郵人,工詩。累官至中書省左丞,后數(shù)次遭貶至廣東。此詩寫廣州的氣候風物,真切有味。
[注釋] ●椰瓢:用椰殼作成的瓢。●木棉句:木棉花開,天氣轉(zhuǎn)暖,落盡之時,便入初夏。●交州:廣州漢時為交州之地。
海珠石上柳陰濃,隊隊龍舟出浪中。
一抹斜陽照金碧,齊將孔翠作船篷。
梅花已近小春開,朱槿紅桃次第催。
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盤三月有楊梅。
[詩名] 廣州竹枝
[作者] 王士禎
[注釋] ●竹枝:即竹枝詞,原為四川民歌,詩人借用此形式。●海珠石:原為廣州珠江中的小島,《廣東新語》:“海珠在越王臺南,廣袤數(shù)十丈,東西二江水環(huán)之,雖巨浪稽天,不能汲……。上有慈恩寺,古榕十余株,四邊蟠結(jié),游人往往息舟其陰。”此島現(xiàn)已與珠江北岸連成一片,即現(xiàn)在海珠公園所在地。今廣州市珠江、珠海、海珠等,皆由此得名。●孔翠作船篷:《皇華紀聞》:“廣州俗尚競渡,盛時以白鶴毳、孔雀尾、翡翠羽飾船篷。每當斜陽照耀,金碧爛然。”●次第催:相繼催開。
蓬萊一島海浮來,上有離支下有梅。
五色仙禽餐不盡,紛紛銜過粵王臺。
神農(nóng)本草未曾知,絕代容華過嶺遲。
一自漢宮扶荔筑,盡驚南海有瓊枝。
[詩名] 廣州荔枝詞 (選二首)
[作者] 屈大均
[注釋] ●蓬萊句:傳說惠州羅浮山的浮山是海上仙山蓬萊浮海而來。●離支:即荔枝,廣州荔枝灣盛產(chǎn)荔枝,被稱為嶺南佳果。●粵王臺:即越王臺。●神農(nóng):傳說中的古帝名,烈山氏,相傳他教民為耒、耜,以興農(nóng)業(yè),此句說神經(jīng)本草經(jīng)尚不知有荔枝這種佳果。●絕代容華:曹植《雜詩之四》:“南國有佳人,容華似桃李。”這里是喻指荔枝。●過嶺遲:據(jù)記載,荔枝是漢初才為中原所知,所以說“過嶺遲”。嶺,指粵湘邊界的五嶺。●扶荔筑:指漢武帝筑扶荔宮,宮在上林苑中,園內(nèi)曾栽植荔枝。●瓊枝:玉樹之枝,喻指荔枝。
珠水煙波接海長,春潮微帶落霞光。
黃魚日作三江雨,白鷺天留一片霜。
洲愛琵琶風外語,沙憐茉莉月中香。
斑枝況復紅無數(shù),一棹依依此夕陽。
[詩名] 珠江春泛作
[作者] 屈大均
[注釋] ●珠水:即珠江。●黃魚句:每當雷雨將至,氣壓較低,魚群浮至水面呼吸,古人以此測晴雨。作,起,此指浮出水面。●三江:指東、西、北三江,均匯至珠江口。●白鷺句:白鷺橫過天際,有如一片白霜。●洲愛二句:言最令人動情的是從琵琶洲那邊隨風傳出的陣陣笑語,以及在朦朧月色中,打茉莉沙送來的陣陣幽香。作者自注:琵琶洲在珠江之東,茉莉沙在珠江之西。●斑枝:也作攀枝,木棉樹的別名,春天開花,鮮紅色。
珠江
粵江二月三月來,千樹萬樹朱華開。
有如堯時十日出滄海,
又似魏宮萬炬環(huán)高臺。
覆之如鈴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時桃杏慚輕薄。
歲歲年年五嶺間,北人無路望朱顏。
愿為飛絮衣天下,不道邊風朔雪寒。
[詩名] 木棉花歌 (全詩18句)
[作者] 陳恭尹,字元孝,號獨麓,明末廣東順德人,明亡后積極從事反清活動,晚年定居廣州,以詩酒自娛。
[注釋] ●粵江:珠江的別稱。●朱華:紅花,指木棉花。●有如句:《淮南子·本經(jīng)訓》:堯帝時代,天上曾經(jīng)有10個太陽同時升起。這里形容木棉花盛開的情景。●又似句:《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注引《獻帝傳》:“魏王(曹丕)登壇受禪,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shù)萬人陪位,燎(點燃火炬)祭天地、五岳、四瀆。”這里也是形容木棉花盛開。●覆之句:寫花朵的形狀,向下的象鈴鐺,向上的象酒器。爵:古時飲酒器,下有足。●赤瓣句:寫花瓣的顏色,火紅的花朵,像光華四射的五角星。●后出二句:無論晚開的海棠、石榴,或是同時開放的碧桃、紅杏,都比它遜色多了。輕薄,輕佻淺薄。●北人句:是說木棉花生長在嶺南,北方人很少有機會能看到。朱顏,喻指花。●愿為二句:言我愿意化作漫天飛舞的棉絮,給人們作衣裳,使天下人不感到嚴冬風雪、酷寒。衣,作動詞用。
花發(fā)高臺磴道遙,粵王曾此拜中朝。
誰云七郡初歸漢,古者南交衛(wèi)宅堯。
江勢急流宗渤澥,山光相望憶蕭韶。
炎州文物從來事,霸氣千年倍寂寥。
[詩名] 春日登粵王臺
[作者] 陳恭尹
[注釋] ●粵王句:據(jù)《藝文類聚》:“尉佗立臺,以朝漢室,圓基千步,直峭百丈,螺道登進,頂上三畝,朔望升拜,號為朝臺。”這就是粵(越)王趙佗拜中朝的事。中朝,中原的朝廷,指漢朝。●誰言二句:誰說嶺南七郡之地到漢朝才歸屬中國呢?實際早在帝堯時代已派人安撫南方了。《尚書·堯典》:“申命羲叔(人名)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之地,”泛指五嶺以南。宅,是安定的意思。●江勢二句:珠江滾滾東流,朝向大海,韶石山山光在望,令人想起古老的簫韶音樂。渤澥,海的別稱。宗,朝拜,古時諸侯見天子叫朝宗。《寰宇記》:“韶州有韶石,昔舜南巡,登石奏韶樂,因名。”●炎州二句:言南方從來和中原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想要在這里稱霸一方是越來越無人響應了。文物,指典章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
春風試上粵王臺,錦繡山河四面開。
今古興亡猶在眼,大江潮去復潮來。
琵琶洲頭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一聲欸乃一聲槳,共唱漁歌對月明。
[詩名] 粵曲 (選二首)
[作者] 梁佩蘭,字芝五,號藥亭,清代南海人,康熙二十七年,會試得中,授翰林庶吉士,后告老還鄉(xiāng),主持粵中詩壇,與屈大均、陳恭尹合稱“嶺南三大家”。
[注釋] ●今古二句:歷代興亡仿佛歷歷可見,只有珠江潮漲潮落,永遠如此。●琵琶洲:廣州東南珠江中,原來有洲,突起高十余丈,上有三阜,形似琵琶。明萬歷年間建九級塔于此,名海鰲塔,此塔至今猶存,現(xiàn)名琵琶塔,但此洲已與陸地相聯(lián)。●欸乃:劃船時搖櫓的聲音。
我愛珠江好,風光入嶺偏。
帆飛蝌蚪水,杖倚鷓鴣天。
穗石仙蹤古,花田粉澤妍。
扶胥望不及,身在海云邊。
[詩名] 珠江雜詠
[作者] 胡會恩,字孟綸,浙江德清人,清康熙十五年(1677年)進士,作過刑部侍郎。
[注釋] ●入嶺偏:言進入嶺南后,風光別具 格。●蝌蚪水:珠江附近的水名。借蝌蚪水形容珠江口江面交通發(fā)達,穿行其中的船只,象蝌蚪在水中游泳。●杖倚句:說自己倚著拐杖,游歷了名勝鷓鴣山。山在珠江口順德縣南,是風景勝地。●穗石:指穗石洞,在廣州市,相傳有仙人乘五羊,執(zhí)方穗至此,賜福豐收,仙人騰空去后,五羊化為石,廣州市因此而名為羊城或穗城。●花田:在珠江南岸,傳五代時南漢美人素馨葬此,遍野開白素馨花,喻為美人粉黛脂澤所生。此句暗寓這里是花市和美人之鄉(xiāng)。●扶胥二句:詩人站在三江口的扶胥鎮(zhèn),眺望南海,但見云海茫茫,無邊無際,海天相連,故以“身在海云邊”結(jié)尾,神情飄逸,引人向往。
(一)
一生活計水邊多,不唱樵歌唱棹歌。
蜑子裹頭長泛宅,珠娘赤腳自凌波。
(二)
剪得青蒲織作蓬,平鋪如席卷如筒。
往來慣例乘潮便,不使朝南暮北風。
(三)
生男不娶城中婦,生女不招田舍郎。
兩兩鴛鴦同水宿,聘錢幾口是檳榔。
(四)
米價高于珠價無?就船剖蚌換青蚨。
近來長官清如水,不是珠池也產(chǎn)珠。
[詩名] 珠江棹歌
[作者] 查慎行
[注釋] ●棹歌:船夫之歌。●蜑子:指廣州土著蜑族,舊時皆居于珠江小艇上。●泛宅:長期居于水上,謂之浮家泛宅。●幾口是檳榔:即是幾口檳榔。●青蚨:蟲名,代稱錢。語出《淮南子》:“青蚨還錢。”●近來幾句:傳說珠是神物,當?shù)亻L官貪污則他徙,清廉則歸來。
(一)
珠海珠江是妾居,柳陰停棹晚船初。
水頭潮長賣花去,水尾潮來人賣魚。
(二)
橋東橋西人踏歌,濠北濠南人踏莎。
一江春水綠于染,江水綠煙吹柳波。
(三)
幾處春煙橫斷霞,滿江春水飛楊花。
一百五日寒食后,三十三村人賣花。
[詩名] 珠江竹枝詞 (十首選三)
[作者] 譚敬昭,字子晉,一字康侯。陽春人。少年時以詩賦受知于學使,尤以樂府知名。嘉慶二十二年進士,官戶部主事。
[注釋] ●珠海:古代廣州附近珠江水面寬闊,故稱,今泛指珠江口一帶。●柳陰:舊時珠江南岸多柳樹,綠蔭重重,水上居民多于樹下停泊。陰通蔭。●水頭二句:水頭、水尾,皆廣州土語,水頭,指上游,潮漲時廣州城南諸村的花農(nóng)乘潮進城賣花。水尾,指下游,亦指潮退至末了的流水。●橋:指沙基涌橋,在西濠口。●踏歌:廣州蜑族善歌。●踏莎:猶言“踏青”。指郊游。●一百五日:古以冬至后105日為寒食,是日斷火寒食。●三十三村:廣州河南舊有33茶村,多栽花種茶,稱“河南茶”。
金桔滿街松滿市,牡丹含艷桂含香。
墨蘭簇簇青鋒劍,玫瑰團團白玉堂。
爆竹轟鳴聲動地,電臺播送夜增光。
游人手把花成束,迎得春風上面龐。
[詩名] 廣州游花市
[作者] 郭沫若
[注釋] ●花市:每年陰歷除夕,廣州城里、城外均有花市,人如潮,花如海。●金桔四句:寫花市羅列金桔、牡丹、桂花、墨蘭、玫瑰等。
曾上白云百尺樓,荔枝灣里蕩輕舟。
分明甫發(fā)沙頭站,回首天南廿九秋。
嶺南煙雨憶游蹤,遍賞泉林興未窮。
更愛東山蔥郁甚,朝暾染透碧枝紅。
濃蔭古道葉扶疏,夢里依稀認舊廬。
見說街衢多易貌,問津當借指南圖。
[詩名] 憶羊城 (五首選三)
[作者] 吳丈蜀
[注釋] ●回首句:說明作者離別廣州已29年。此詩為回憶廣州感賦。
藍云幻岫悟春深,八角亭樓吊國魂。
知曉先生花笑慰,九州放眼乾坤新。
[詩名] 廣州中山紀念堂
鎮(zhèn)海樓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平山堂》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南省·開封》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