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大雁塔》古詩詞賞析大全
大雁塔,又叫慈恩寺塔,在陜西省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內,為唐代遺留下來的古塔,共7層,高64. 1米,方形,樓閣式,創建于唐永徽三年 (652年),距今已1300多年。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后來慈恩寺住持僧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歸來,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建塔。塔名 “大雁”,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中記: 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鴻飛過,忽一雁離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驚異,認為雁即菩薩,眾議埋雁建塔紀念,故名。此塔歷經戰火,歷代屢有修繕,初為5層,武則天長安年間增為7層,代宗大歷年間又改為10層,以后在戰火中剩下7層,明代時經過大修,外表加砌面磚,保存至今。游客可沿塔內盤道,登塔遠眺。塔南面鑲嵌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二通,為唐代遺留后世的名碑。
大雁塔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詩名]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全詩22句)
[作者] 岑參
[注釋] ●慈恩寺浮圖:即慈恩寺塔。浮圖,塔的佛教用語。●塔勢二句:是登塔之前,從下面望塔,形容其拔地而起,聳立巍峨之勢。●登臨四句:寫由盤道登塔時的感觸。●四角二句: 已登到塔頂。四角,塔形四方,四角擋住了太陽。摩蒼穹,高聳入云之勢。摩,迫近。蒼穹,天宇、太空。●下窺二句: 從上往下俯視,見高鳥在下方飛,側耳聽之,風聲呼嘯。●連山以下八句:寫四方之景。連山二句寫東方的群山起伏。青槐二句寫南方有車馬之道。宮殿、寺觀都變得很小巧玲瓏的樣子,說明塔之高。秋色二句寫西方之景,關中之地蒼蒼茫茫。五陵二句寫北方的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詩名]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全詩24句)
[作者] 杜甫,天寶十一年與高適、岑參、儲光羲和薛據一同登塔。他們每人都寫了一首登塔之詩。杜甫此詩是和詩。杜甫在長安已熬過了六、七年,還是找不到一點出路,所以詩中有感慨與諷刺之意。
[注釋] ●高標二句:泛寫塔之高,塔高出天,所以說“跨”,因勢高,故猛風永不停止。●七星句:說天空中北方的北斗七星就在窗口。●河漢句: 說天上的銀河奔瀉,呼嘯西流。銀河是天上的星河,本無聲音,也非水流,此處是極力形容塔之高。●羲和句: 羲和是傳說中日神的御者,故用“鞭”字。●少昊:白帝,傳說中秋天的神。●秦山句:指西安市南面的終南山,憑高一望,大小錯雜,有如破碎般。●涇渭句:登塔可隱隱看見涇、渭二水,此處景物的模糊,象征時局昏暗。渭水清、涇水濁,涇渭不可求,是清濁不分,善惡不分。●黃鵠二句:此句既可說是塔上所見,也可說是感嘆好人都被 (當朝宰相李林甫)排斥,高飛遠行。去不息,一去不回。何所投,投向何方?●君看二句:意義與上二句相同,但“隨陽雁”是喻指趨炎附勢的小人。稻粱謀,明說雁群覓食稻谷、粱粟,暗指朝中小人當道,自私自利成風。
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
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濛濛。
[詩名] 題慈恩寺塔
[作者] 章八元,唐睦州桐廬 (今屬浙江) 人。唐代宗大歷六年 (771年) 進士,后卒于句容主簿任上。
[注釋] ●十層:大雁塔原高10層,因唐末戰亂中被損,殘存7層,五代后唐明宗時安重霸重新整修,其規模保留至今。●突兀:高聳特出的樣子。●四十門:大雁塔原為10層,每層4門,共40門。●回梯暗踏:黑暗中踏著盤旋而上的木梯攀登。●絕頂: 指塔的最高層。●鳳城: 指長安城。
東方曉日上翔鸞,西轉蒼龍拂露盤。
渭水寒光搖藻井,玉峰晴色上朱闌。
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河山表里現。
暫輟去篷悲不定,一憑金界望長安。
[詩名] 登長安慈恩寺塔
[作者] 盧宗回,字望淵,唐代南海(今廣州市) 人。元和十年 (815年) 及進士第,終集賢校理。
[注釋] ●翔鸞:唐大明宮含元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這里泛指長安的宮殿樓閣。●蒼龍: 中國古天文學稱太歲星為蒼龍,此處泛指星辰。●露盤: 塔頂承接甘露的盤子。兩句是說: 早晨的陽光照耀著長安城;晚上,星辰拂撫著塔頂的承露盤。●搖: 晃動。●藻井:繪有文彩狀如井干形的天花板。●朱闌:紅色的柵欄。●九重宮闕:指皇家的宮殿。九重,極言其深。●參差:高低不齊。●百二河山:指關中之地,言秦地山河險固,二萬人可當百萬人。●輟: 停下。●篷: 車篷。此處代指車。●金界: 佛地,指大雁塔。
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北嶺風煙開魏闕,南軒氣象鎮商山。
灞陵車馬垂揚里,京國城池落照間。
暫放塵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
[詩名] 題雁塔
[作者] 許玫,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進士。
[注釋] ●寶輪:指大雁塔。佛教傳說,轉輪王有制伏怨敵的輪寶。塔上又有相輪裝飾,故以寶輪代指塔。●金地:寶地,指佛教寺院。●人寰:人世間。●蒼冥:蒼天,這里用以代指塔的最高層。●玉關:仙人所居處的門關。這里指塔的最高層窗戶。●北嶺二句:寫從大雁塔上看到的南北景色:北邊是高高的原嶺和成群的宮殿,南邊是巍峨高大的南山。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門闕,是懸布法令的地方,后來作為朝廷的代稱。這里指唐宮殿及其他高大建筑。南軒,南邊的窗戶。商山,位于陜西商縣東,這里泛指南山。●灞陵: 漢文帝之陵墓,位于西安市東灞河西岸。●京國城池:即長安城及其周圍。●落照:快落山時的太陽的光芒。●暫放二句:意為暫時放下凡俗之心漫游這神仙般的境地,可是京城內又響起了催人返回的鼓聲。塵心,凡俗之心。物外,世俗之外。六街鐘鼓,唐代長安城除年節前后外,夜夜禁街,擊鼓后行人必須返回自己所在的坊里。
窗戶幾層風,清涼碧落中。
世人來往別,煙景古今同。
列岫橫秦斷,長河極塞空。
斜陽越鄉思,天末見歸鴻。
[詩名] 登慈恩寺塔
[作者] 張喬,唐代池州 (今安徽貴池縣) 人,懿宗咸通間進士,后隱居九華山。詩名著于咸通年間。
[注釋] ●窗戶二句:意為從寶塔層層窗戶吹進陣陣晚風,天氣已顯得清涼。碧落,天空。道教稱東方第一天有碧霞滿布,叫碧落。●世人二句:說來往登塔的游人不斷變化,但云霧繚繞的景色從古到今都依然如故。●列岫二句:言從塔上望去,可以看到終南山的峰巒橫亙秦中大地,渭水蜿蜒在天際,一直流到看不見的關塞。列岫,眾多的峰巒,這里指終南山。長河,指渭河。●斜陽二句:意思是,夕陽西下之時,登塔遠望,更生起思鄉之情,而在遙遠的天邊,又看到了南歸的鴻雁。天末,遙遠的天邊。
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游竟渺茫。
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
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
莫笑眾賢易名朽,塔前杯水已滄桑。
[詩名] 慈恩寺上雁塔
[作者] 洪亮吉,清代人。
[注釋] ●初地:發跡之地。●擅名揚:揚名顯聲的地方。唐時,凡登科進士中榜者皆來此題名,稱“雁塔題名”。●劫:佛教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這樣一個周期稱一劫。●渺茫: 時地遠隔,難以聞見。兩句是說,想當年這里是唐代詩人們的發跡揚名之地,經歷幾代變遷,今日來游,已是時地遠隔,難以聞見了。●韋曲:地名,在雁塔南約10公里,杜甫在《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詩中有“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之句。●易: 變、換。●高張岑杜: 指唐代高適、張祜、岑參、杜甫,這4人都曾在雁塔題詩。●冷:冷落。●天寶開元:唐玄宗年號。天寶為742年到756年,開元為713年到741年。唐代雁塔最盛之時為玄宗朝,但如今只見荒涼寂寥。●眾賢:指高、張、岑、杜等在雁塔題詩的詩人。●滄桑: 晉代葛洪《神仙傳》載: “麻姑自說云: ‘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桑田。’” 后常以滄桑或滄海桑田來比喻世事變遷。
千尋方塔綴霞帳,歷數滄桑俯闕隍。
舒目恭迎中外客,雁行驚陣寫秋光。
[詩名] 西安大雁塔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山東省·大明湖》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天池》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