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商山又稱地肺山、楚山,在今陜西省東南部商縣、洛南一帶。秦朝末年,“商山四皓”曾隱居于此。溫庭筠于唐宣宗大中末年,從長安赴襄陽途經商山時作此詩。作者以白描手法,形象鮮明地勾勒出山區冒寒早行的圖景,格調清峻,體物工細。
首聯“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是寫清晨起來,牽出馬匹,馬鈴丁當響起來,旅客登程,不禁動了思鄉的悲愁。“晨起”一詞扣緊了詩題中的“早行”二字。詩句接下來很自然地寫出早起的典型場景和感受,頗具代表性。由于交通不便,人生地疏,遠行在外,很容易引起旅客思鄉之情。所以“客行悲故鄉”真實地概括出他鄉游子共同的心理狀態。
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的是雞鳴之聲從月色朦朧下的茅屋小店里響起,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木板橋的白霜上。此二句緊接首聯,未用一個虛詞,也未用一個動詞,全用名詞造句, 但給人以動感,既寫出了早行所見的景,也表現了旅客征途的苦,還有那莫可名狀的愁,實在銷人魂魄。當然妙就妙在詩人并沒有直說出此種感受,卻讓你從字里行間體味到。千百年來,此二句已成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奇對絕唱,令眾多學子拍案叫絕!
頸聯“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是說槲樹的老葉灑滿山間古道,枳樹的白花在驛站墻畔盛開。槲路落葉、枳叢開花,常識告訴人們,這乃是商洛山區特有的春日景象。那朵朵白花照眼明,也給詩人帶來剎那的欣慰。但良辰美景似虛設了吧,“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啊!
尾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緊承前面旅途的景色,也恰是這般迷人美景,勾起善感多愁人的鄉思:在杜陵老家、曲曲彎彎的池塘里,有多少水禽在鳧游嬉戲,我不是即刻就要在岸邊,或在門口、庭院與家人執手相聚了嗎?但,這只不過是出門人的一場極短促的春夢而已。這結筆是那樣令人蕩氣回腸,感人肺腑。尾之“杜陵夢”與首之“悲故鄉”兩相呼應,突出“思鄉”主題,構思謹嚴。
本詩抓住“早行”二字作文章,著力描寫春寒料峭之晨,詩人在商山古道所見景物,表現出遠行的辛苦和羈旅的鄉愁。在詩人筆下,情景相生,音韻鏗鏘,意象俱足,使本詩以迷人的意境、鮮明的形象,概括出他鄉游子的共同心理感受,耐人尋味。
上一篇:《咸陽西門城樓晚眺·唐·許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城南·宋·曾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