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蘭·出關》原文賞析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康熙三十五年(1696)詩人曾隨安郡王出居庸關出塞到歸化,雍正初又遠征青海,有《出塞詩》集。本詩是其中一首。
詩之開頭,一筆勾畫出邊關之險要位置,乃依山傍海而建。其實,居庸關與大海相距甚遠,青山可望,大海卻不能進入作者的視野。但寫詩無妨“視通萬里”。另有一說,徐蘭寫的這次“出關”不是出居庸關,而是山海關,那就完全是寫實了(山海關東臨北海,北依角山,故以“山海”命名)。詩人一跨上邊塞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關上戍樓。還有高高豎立的旌旗,以山嶺雄關為背景,最是鮮艷醒目。“旆影風翻見戍樓”給人以新穎別致的視覺形象。先讓旌旆姑且將之遮住,大風過處方才現出“真面目”。于是,旌旗與戍樓相掩映,使旗幟更為耀眼,戍樓更見森嚴,造成了“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藝術效果。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二句顯然運用了夸張渲染的手法。雖然“胡天八月即飛雪”,但馬前馬后,咫尺之間,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哪有如此的天壤之別?“馬前”、“馬后”的夸張說法,是在強調塞南塞北所存在的差異之明顯、懸殊之大,桃花、白雪當是作者選取的具有某種特定象征意義的具體意象,未必是老老實實告訴讀者當時是關內桃花開,關外雪花飛。有了這一句,“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抒慨,便水到渠成。
《清詩別裁集》評末尾二句:“眼前語便奇絕語,幾于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寫到者。”至于“萬口流傳”恐有拔高之嫌,但說“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寫到”則是事實。
上一篇:古詩《屈復·偶然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吳偉業·戲題仕女圖·出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