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病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囑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 行當折搖, 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本篇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瑟調曲》。這是一首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社會敘事詩。詩歌通過敘述妻死兒幼、丈夫和孤兒饑寒交迫的悲慘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漢代封建社會中底層人民的悲苦生活。
詩的前半部分寫久病臥床的婦人臨終前對丈夫的囑托。反復吟詠,這些語語悲切的殷殷相訴,催人淚下。開首兩句,出語不凡,提挈全篇。 “婦病連年累歲”,這既寫了在封建重壓下勞動群眾缺醫少藥,無錢醫治的必然結果,又指出這是造成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的家庭悲劇的重要原因。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在彌留之際的久病老婦!她想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親生骨肉,就要在一瞬間變成無母的孤兒,面對丈夫,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切膚之痛,泣不成聲,不盡憂傷,飽含在滾滾熱淚之中。 “囑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這是她在懇求丈夫: “把這兩三個孤兒托付你,以后要拖累你了。不要讓我的孩子挨餓受凍,有了過失千萬不要責打他們,這幾個孩子大約也難久活,都要夭折的,希望你常常思念這些話,多可憐可憐他們吧!”真是牽腸掛肚,字字淚痕。不祥的預感,出自女主人對殘酷的現實生活的切身感受,也重重地震撼著、撕裂著讀者的心。遺囑中的“饑寒”二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關系到貫穿全篇的主旨。詩的下半部分,即緊扣這兩個字表現男主人為撫孤而操勞奔波。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亂,樂歌的最后一段,一說是合唱。從這以下是寫婦人死后的事。 “無衣”的衣,指長衣。襦,短襖。這兩句是說,做父親的本來想抱著孩子到市上去,但孩子們沒有長衣,只有短衣,而短衣又無里子,不能抵御寒冷。接下來, “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寫做父親的把門關上,把窗堵住,使屋子暖和一些,以便讓孩子們少受一些寒冷。然后暫時丟下孩子,到集市上去買東西。這幾句,同遺言中的“寒”字相照應,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勞動人民群眾“身無御寒衣”的苦難生活。隨后,則轉入對“家無隔夜糧”的敘述。 “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寫路上遇到親近的朋友,坐下來,傷心地哭泣,哭得站不起來。中年喪妻,膝下子幼,這是人生的巨大悲哀。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典型事件,來深化主題,感染讀者的。 “從乞求與孤買餌”至“探懷中錢持授交”幾句,寫父親向那位親近的朋友請求,煩他為孤兒到市上去買點糕餅,自己可以早點回家照顧孩子。這里的“餌”字與前面的“饑”字相照應,寫出男主人沒有辜負妻子的臨終囑托,在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們弄點吃的,以盡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著一“探”字,使人想到懷中的錢所剩無幾,為了買幾個糕餅,已是傾囊而出了。再往下,則轉入了另一層意思: “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不懂事的孩子們哪,你們哪里知道,你們的慈愛母親,已經長眠地下了!讀之使人潸然淚下,揪心撕肺。一個“空”字,含義頗深,不但突出了家境的貧寒,而且勾起了人去房空,睹物思人的萬般哀愁,突出了凄冷的悲劇氣氛。末兩句“‘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大意是說:過不了多久,孩子的命運也要象他媽媽那樣了!唉,索性丟開它,別再提起罷。其中, “行復爾耳”和病婦臨終所說“行將折搖”的意思前后照應,扣題作結,是一處點睛之筆。漢代社會窮兵黷武, 橫征暴斂,土地兼并,民不聊生,廣大被剝削受奴役的勞動群眾在死亡線上掙扎,等待他們的也只能是求生無門的悲慘命運。
明代徐禎卿《談藝錄》說: “樂府往往敘事,故與詩殊。”以敘事為主確實是漢樂府民歌最顯著的特色。本篇《婦病行》正體現了漢樂府民歌的這一特點。這里面有著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鮮明而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結構上,詩中以“饑”、 “寒”、 “淚”貫穿全篇,前呼后應,章法嚴謹,體現了作者精密的構思。
上一篇:四愁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