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正·春草》原文賞析
春來無處不芳菲,色透湘簾好染衣。南浦晚煙鳧鳥沒,曲江寒雨鷓鴣飛。高人有意憐新綠,游子無心戀將歸。淮海年年空入望,六朝王業竟成非。
自從楚辭唱出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招隱士》),草似乎就與別情離恨結下了不解之緣。《春草》詩寫懷的情緒,兼發思古之幽情。
詩扣題寫“春”。春是花的世界,詩也以花來寫春光爛漫,“春來無處不芳菲”,展現了一個百花爭艷、百花吐芬的美麗芳香的世界。詩的句式像唐代韓翃的名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用 “無處不”兩個否定作肯定,語氣強烈,讀著感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寫花正是為寫草制造環境,烘托春草的美好。第二句便寫春草。春草一派嫩碧,透過湘竹的簾子,好像要把人們的衣服染綠一樣。這是著眼顏色來寫春草。
春草形象單純,窮形極象地描寫,會使詩顯得雕琢單薄,因而詩人用比興手法來寫。浦,水邊。南浦與曲江,詩中常出現的地名,這里泛指江邊和江灣。鳧鳥,野鴨子。鷓鴣,布谷。三、四句詩說: 春草像南浦的晚煙,水鳧隱沒其中,又像曲江的寒雨,其間有鷓鴣飛翔。春天,草綻新芽,一株株細看,像雨滴; 一大片連著,像輕煙。用煙和雨比喻春草,生動而有趣。特別是借煙雨進一步生發,寫“鳧鳥沒”、“鷓鴣飛”,更覺形象飛動。
春草嫩碧,如煙如雨,激起那些有高蹈情志的人的喜愛,而詩人無心欣賞這碧綠的芳草,他游宕他鄉,思緒被故鄉牽縈,想的是早日還家。詩借春草寫思鄉的情緒。
然而,想還家卻不能還家,年年都只能望望,卻歸不得。詩人家在分水,即今天的浙江省桐廬縣,屬古代淮海的范圍,故詩云“淮海年年空入望”。在淮海的金陵 (今南京市) 曾經有六個朝代建都,而這六個朝代已經消失了。如果說上句表現詩人有家不能歸的悵惘,那么后句詩則通過懷古,暗寓歲華流逝,自己沒有作為的失意的思緒。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是最為傳誦的寫草的名詩,這首《春草》在元代也有影響。據說詩人剛被舉薦時,有人出了《春草》、《月》兩道詩題,考試詩人的才華。詩人兩首詩成后,“人爭傳之” (《元詩紀事》)。《春草》一篇即此詩。這首詩用比興手法,寫春草很有特色。而在內容上,除用傳統的觀點以春草表現離別與懷歸外,又以春草寫興亡之感,暗傷自己老大無成,又有新的開拓。
上一篇:古詩《趙孟頫·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查慎行·曉過鴛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