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錢謙益·徐元嘆勸酒詞十首(錄二)》原文賞析
皇天老眼慰蹉跎,七十年華小劫過。天寶貞元詞客盡,江東留得一徐波。
落木庵空紅豆貧,木魚風(fēng)響貝多新。長明燈下須彌頂,雪北香南見兩人。
這兩首詩,順治十六年(1659)作于蘇州。徐元嘆,名波,吳縣(今蘇州)人。明諸生,入清不仕,隱居蘇州天池落木庵以終。能詩,與錢謙益交情頗深。錢的《初學(xué)集》有《徐元嘆詩序》說:“淡于榮利,篤于交友,苦心于讀書,而感憤于世道,皆用以資為詩者也。”《有學(xué)集》卷二己丑年(1649)有《徐元嘆六十》祝壽詩。王士禛《池北偶談》:“吳中詩老徐波元嘆,康熙初,年七十余,尚在。”本組詩按題意是勸徐元嘆飲酒忘憂之意,內(nèi)容多寫徐的生平經(jīng)歷及作者與他在蘇州聚會時的感想。
第一首起二句,說徐元嘆年古稀,身經(jīng)憂患(佛家所謂“小劫”),但天留“老眼”,使飽觀世事,亦足以慰平生的“蹉跎”(虛度光陰不得志)。結(jié)二句說明朝遺留的詩人詞客已少,徐波是江東僅見的人物,實為難得。這兩句使起句的“慰蹉跎”,也可延伸到作者,意味著他得見徐波,也足慰思念前朝“詞客”之情。“天寶”、“貞元”,借唐朝說明朝,詩意似從唐劉禹錫《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中“休唱貞元供奉曲,當(dāng)時朝士已無多”兩句翻變而來。
第二首說兩人于明亡之后,都借誦讀佛經(jīng)以自遣。落木庵,徐所居;紅豆,錢在常熟白茆鎮(zhèn)所筑山莊名。一“空”一“貧”,只能在其中敲“木魚”以誦“貝多”(佛經(jīng))。近在佛前的“長明燈”下,遠(yuǎn)至佛經(jīng)所說的“四大洲”中心的“須彌頂”,或《俱舍論》所說的“雪(大雪山)北香(香醉山)南”,同過此種生涯的,似乎只有他們兩人了。謙益于明亡后,詩文中的每以“老皈空門”、忘懷世事表其韜晦自懺之情,這詩所寫的,也以皈依佛法自詡。
謙益早歲以文章經(jīng)濟(jì)自負(fù),熱心世事;徐元嘆也是個任俠風(fēng)流人物。皈依佛法,都是無可奈何的寄托。這個時候,著力要把倜儻飛揚的意氣,泯為老衲枯禪的心境來表現(xiàn),故詩篇以極為清峭幽冷的筆墨,寫兩人凄清寂寞的生涯。然觀其詩,兩種情懷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釋,“天寶”、“貞元”,念念不忘,豈非分明可見?所以其效果只是做到于閑淡中彌見凄苦而已。讀之有“尖風(fēng)冷月”逼人而來,真如置身“香南雪北”之感。
上一篇:古詩《丘逢甲·往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劉基·感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