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杜浚·古樹》原文賞析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用盡風霜力,難移草木心。孤撐休抱恨,苦楝亦成蔭。
這首名詩借古樹贊頌遺民們不以風霜而改變節操的美德,格調高古,骨力蒼勁,得杜甫神髓。
詩前有自序: “為四明邱氏作。李杲堂記云: 家亦有苦楝樹,與邱松柏相望。”邱至山、李杲堂鄞縣 (今寧波市)人,鄰居,明季邱官潮州司馬,李為兵部郎中; 入清,邱拒仕,李因參加復明運動被逮捕,不久釋出,遂隱居家中。此詩敬贈這兩位愛國志士,表面寫樹,實質贊人,全用比附,乃詠物上乘之作。
首聯,“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言三株樹扎根祖國大地,自古及今,飽覽世變,猶老當益壯,郁郁蔥蔥。堅定不移的品格,正是國變期正直人士所欽仰的。據李調元《雨村詩話》: “邱家有古柏一株,兩松夾之,輪囷裊空,蓋南宋六百年物也。”則此三樹身經南宋失國與明朝覆亡的劫火,卻挺立傲岸,卓然不群,值得禮贊。
頷聯: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馳騁神思,合理想象,將三株樹擬人化。先說二松目睹人世變化,知道凡行暴政決無好下場,譬如秦始皇當年想傳之子孫千年萬世,結果二世而亡; 再說柏樹懂得知恩必報,如同漢武帝堅決抗擊匈奴奴隸主貴族入侵,使百姓免受民族屠殺與侮辱之苦,感謝恩澤。
頸聯: “用盡風霜力,難移草木心。”松柏決不做叛離生養土地的惡草,千百年來任風打霜摧,猶咬定故土不放松。忠于祖國的心意毫不動搖! 這既是對邱的頌揚,也是自己心跡的表露,甘心窮餓,決不變節。史載詩人好友孫枝蔚耐不得寂寞,擬應清廷征辟,杜浚走筆奉勸,要孫 “毋作兩截人……不作兩截人有道,曰忍癢; 忍癢有道,曰思痛” (《與孫豹人書》)。大義凜然,鐵骨錚錚。
尾聯: “孤撐休抱恨,苦楝亦成蔭。”對李杲堂的勉勵。表面說李家只有一株苦楝樹,獨立支撐,實在吃力,但請它不必遺憾,因為它會濃蔭密布的。實指南明政權一個個被絞殺,愛國志士一個個被屠殺,李杲堂也被清吏逮治過,因而希望他不要為暫時的挫折而氣餒、懊喪,應當堅持下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句寄托著詩人對李杲堂深情的慰藉與殷切的期望。
《古樹》表露詩人的高潔志趣,超群氣節。用比興之義,由樹及人,充滿愛國激情。詩人曾說:“人即是詩,詩即是人,古人真詩,一人而已。”又說:“古今真詩,皆露積于天地之間,無有遮蔽,不設典守也。”血管中噴出的是血,愛國者的詩才樸實誠篤,思深力沉。
上一篇:古詩《劉基·古戍》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自珍·己亥雜詩(錄六)·只籌一纜十夫多》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