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介·踏災行》原文賞析
有一老翁如病起, 破衲邅毶瘦如鬼; 曉來扶向官道旁, 哀告行人乞錢米。時予奉檄離江城,邂逅一見憐其貧;倒囊贈與五升米,試問保故為窮民。
老翁答言“聽我語,我是東鄉(xiāng)李福五,我家無本為經(jīng)商,只種官田三十畝。延祐七年三月初,賣衣買得犁與鋤;朝耕暮耘受辛苦,要還私債輸官租。誰知六月至七月,雨水絕無潮又竭;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nóng)夫眼中血。滔滔黃浦如溝渠,農(nóng)家爭水如爭珠;數(shù)車相接接不到,稻田一旦成沙途。官司八月受災狀,我恐征糧吃官棒;相隨鄰里去告災,十石官糧望全放。當年隔岸分吉兇,高田盡荒低田豐;縣官不見高田旱,將謂亦與低田同。文字下鄉(xiāng)如火速,逼我將田都首伏;只因嗔我不肯首,卻把我田批作熟。太平九月開旱倉,主首貧乏無可償;男名阿孫女阿惜,逼我嫁賣陪官糧。阿孫賣與運糧戶,即日不知在何處;可憐阿惜猶未笄,嫁向湖州山里去。我今年已七十奇,饑無口食寒無衣;東求西乞度殘喘,無因早向黃泉歸?!?/p>
旋言旋拭腮邊淚,我忽驚慚汗沾背?!袄衔汤衔虩o復言,我是今年檢田吏?!?/p>
據(jù)元末陶宗儀《輟耕錄》載,袁介曾為松江府掾。此詩一名《檢田吏》,實是一篇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懺悔錄”。
詩中自敘在履行檢田吏公務的途中,遇到一位行乞的老翁名叫李福五,并耐心聽取了老翁淪為乞丐的悲慘經(jīng)歷。元蒙統(tǒng)治時期,大量耕地化作牧場。由于耕地面積減少,租稅特重,有錢人則寧肯從事商業(yè)以逃稅,而貧苦農(nóng)民只能佃公田而種。詩中李翁便如此:“我家無本為經(jīng)商,只種官田三十畝。”在“延祐七年(1320)三月初”,老翁賣衣買下犁鋤等農(nóng)具從事耕作。他辛苦勞作,只望有一個好的收成,可以還私債、交官租。誰知遇到連月大旱,河水枯竭,“農(nóng)家爭水如爭珠”。然而水還未到,稻田已焦。這年看來顆粒無收。老翁擔心的只是官租,于是在法定的時限(八月),隨鄰里往官府告災乞免。詩中插敘當年的災情是隔河兩岸有差異,高田低田也有差異:“當年隔岸分吉兇,高田盡荒低田豐。”而李翁所耘田正在兇岸高田,但“縣官不見高田旱,將謂亦與低田同?!辈蛔魅魏握{(diào)查即發(fā)下公文,逼李翁一干人自首伏罪(“首伏”)。但李翁是個老實人,不知道屈服而據(jù)理力爭,結(jié)果縣官盛怒之下,把他種的田批為熟田,比他人交稅當更重。九月開倉賑濟也沒他的份。只好賣兒賣女,權(quán)“陪官糧”。李翁自己則淪為乞丐,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恨不得早些了此殘生。漢唐以來樂府、新樂府多有反映民間疾苦特別是災情的詩篇,其情事不免相類。但袁介《踏災行》在揭露現(xiàn)實黑暗方面卻能深入而饒有新意,詩中 “縣官” 的可惡,不僅在于身為“民之父母”,卻不調(diào)查研究,主觀臆斷; 更在于他作威作福,給人小鞋穿。明明李翁受災很重,只因他態(tài)度不完全順從,便批田作“熟”。這不是存心將人往火坑里推嗎?這種事,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少。但很少有詩人提到。(至于農(nóng)夫披星戴月之辛苦,賣兒賣女的悲慘,倒是古代詩中屢見不鮮的。)
白居易是第一個公開主張詩歌要大眾化的杰出詩人,“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 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 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新樂府序》)。袁介的《踏災行》也實踐著這一主張,并有所發(fā)展。就語言的通俗徑質(zhì)而言,它全用口語,是一首真資格的七言“白話詩”。如“老翁答言聽我語,我是東鄉(xiāng)李福五。我家無本為經(jīng)商,只種官田三十畝”等語,就和后世大鼓詞差不多,老太太都懂的。就內(nèi)容的真實可靠而言,它不但記錄了事實本末,而且連具體時間,主人公真名實姓(包括其子女)都寫進詩中,這種“報告文學”式的做法,就是新樂府中也沒有的。就體裁的順肆而言,這首詩雖然篇幅不短,結(jié)構(gòu)卻簡明,老翁自敘占了絕大篇幅,加上一頭一尾,幾乎用不著分段,讀者對內(nèi)容就可以一目了然。如果配上弦索曲調(diào)演唱,是會有很多不識字的聽眾的。大眾化、通俗化,也并不排斥警策,詩中除“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nóng)夫眼中血”數(shù)句堪稱警句外,通體也顯得干凈利落,有較高的語言造詣。
最后是詩的結(jié)尾頗有深意?!靶孕萌厹I,我忽驚慚汗沾背。老翁老翁無復言,我是今年檢田吏?!痹娙讼蚶衔套詧笊矸輹r,是惶怵不安的。這當然不是以救星自居,而是一個正直官吏的良心發(fā)現(xiàn),“使翁一朝及此,我輩之罪也”。這是一種為責任心驅(qū)使的深深的懺悔。是的,他一見老翁邋遢之狀,就曾 “倒囊贈與五升米”,可這又算什么呢?救濟他么?作為一個“檢田吏”,我有什么資格說這話呢?詩的末二句的意味,正是如此。
上一篇:古詩《吳寬·賦黃樓送李貞伯》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敖英·輞川謁王右丞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