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江湜·湖樓早起》原文賞析
西湖樓好納朝光,夜夢分明起輒忘。但記曉鐘來兩寺,一鐘聲短一聲長。
湖上朝來水氣升,南高峰色自崚嶒。小船看爾投西岸,載得三人兩是僧。
這兩首小詩,以虛實不同的筆法描寫了西湖清幽淡雅的晨景。
虛實關系的處理,在我國古代文藝和古典美學中,是極受重視的。如繪畫理論談畫面上有畫部分與空白之間的關系,就有“畫中之白,即畫中之畫,亦即畫外之畫” (華琳《南宗挾秘》) 和“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笪重光《畫筌》)之說。詩畫本相通,故虛實相生的原理在山水詩中,自唐以來也得到廣泛運用。此選二詩,就較典型地運用了虛實原理。
第一首小詩采用以虛出實之筆,傳神地描繪西湖晨景。西湖勝景頗多,如“雷峰夕照”、“蘇堤春曉”、“三潭映月”、“雙峰插云”、“柳浪聞鶯”、“平湖秋月”、“花港觀魚”等等,不一而足,在一首不足三十字的絕句中,要把詩人對西湖晨光整體觀照的印象逐一繪出,絕非易事。面對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江湜巧妙地以虛實之筆傳達出了自己的觀照。詩的前兩句切題,且大筆勾畫西湖秀景。首句提起,虛寫樓居湖上,晨起所見西湖的整體印象?!凹{朝光”三字描繪天光、水光、山色渾然一體的湖樓景象,詩人沒有精雕細鏤地刻畫某一處景色,而是將樓上所見一筆掠過,寫得極虛。次句由眼前景而追憶夢中事,詩人仿佛覺得夢中所見與眼前所見依稀相似,但“起輒忘”說明夢境已不分明,難以描述。這兩句寫西湖景色,用墨淡遠,似有許多美景,但卻朦朦朧朧,飄忽不定?!暗洉早妬韮伤拢荤娐暥桃宦曢L”二句,空外傳音,寫出西湖神韻。夢中之景,實難尋覓,但詩人依稀記得的是從南屏方向鳳林、慈凈二寺一長一短的鐘聲在夢中縈繞,此刻他還覺得這鐘聲仍舊在湖光山色中回蕩。西湖南岸的“南屏晚鐘”為西湖勝景之一,江湜利用人們對這一勝景的熟知,以鐘聲來喚起人們的審美回憶和沉思。鐘聲原本無形,況是夢中所聞,其縹緲虛遠更令人不可捉摸,而讀者所熟知的南屏景色卻相對鐘聲而顯出其“實”,所以有聲無形的鐘聲,可視為一種虛的“空白”,這種空白所引起的聯想,也就再現了“實”的西湖畫面。
第二首與前一首似脫實粘,但卻采用的是以實寫虛之筆,“雙峰插云”是西湖十景之一,本詩通過對南高峰周遭景色的描繪,曲折傳達出詩人觀照西湖時的心態。詩的前兩句寫晨曦水氣升騰中突兀入云的南高峰色,從垂直方向上用上升的水汽和直插云霄的南高峰敷設背景。詩的末二句是一大鏡頭,寧靜的湖西上一只小船向西劃去,這 “三人兩是僧”的小船,和開闊的湖面,是橫向鋪開的中景和前景。這樣的意境與前詩裊裊飄蕩的佛寺鐘聲融為一體,究竟表現了詩人什么情緒?本詩實景背后所暗示的又是什么?劉熙載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藝概》)西湖西岸有佛教名剎靈隱寺,小船載著僧人徑投西岸,加之前詩中由南屏方向鳳林、慈凈二寺飄散的鐘聲,從表面上看,只是為西湖晨景增添了幾分神秘淡遠的色彩。但在詩人心底所觀照的西湖,除去晨色的優美,或許更重要的是潛意識中的皈依佛門的呼喚,它是通過本詩實景暗示出來的。
這兩首詩以不同的手法處理了虛實關系,寫法看似大相徑庭,然殊途同歸,其藝術效果是一致的。它們把西湖的實景和聯想的虛景結合起來,不僅較全面地從整體上描繪了優美的西湖晨光麗景,而且引出了詩人在審美觀照中激發出的對世俗生活厭倦和對佛門向往的心緒。這樣就使詩歌情味顯得幽淡雋永,詩情畫意俱足。
上一篇:古詩《劉因·渡白溝》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厲鶚·靈隱寺月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