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無聊,閑游蕩,
見一個風箏在那半空中飄蕩;
他也是被人牽連,在那云端晃.
怕想起奴與風箏一般樣,
身無著落,掛肚牽腸。
為什么收收放放,把那人飄蕩?
為什么收收放放,把良心喪?
——清·無名氏輯《時調小曲叢鈔·軟玉屏調》
這首民歌以在半空中飄蕩的風箏自喻,把詩人那種在愛情婚姻上“身無著落,掛肚牽腸”的心理,刻畫得生動如畫。
風箏為什么“在那云端晃”呢?詩人指出: “他也是被人牽連。”這既符合放風箏的特點,又巧妙地隱喻著她“也是被人牽連”著,身不由己。因此作者對風箏的處境深感同情,名為責問那個用線牽連風箏的人,實則責問跟她有牽連的人:“為什么收收放放,把那人飄蕩?為什么收收放放,把良心喪?”作者雖未明說這“收收放放”的人究竟是誰,但可肯定不是指放風箏的人,因放風箏的收收放放,根本不存在“把那人飄蕩”、“把良心喪”的問題,她無疑地是指使她“牽腸掛肚”的情人。
它妙在名為寫風箏,而實則同時刻畫著“與風箏一般樣,身無著落”的人,以及放風箏的人,特別是以風箏的“在那半空中飄蕩”、 “被人牽連”、 “收收放放”,把詩人那種心理的苦悶和困擾,抑郁和不安,恍惚和雜亂,皆刻畫得生趣盎然,給人以一腔孤憤、浸透血淚之感。
上一篇:《憶別》原文|賞析
下一篇:《思想情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