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安
風(fēng)雪漫相欺,青青不改移。
無人見高節(jié),只有白云知。
詩作于光緒七年(1881),是一首以竹喻人的詠物述懷詩。
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竹與松柏梅蓮均歷來備受稱贊。詩人們常常巧妙地根據(jù)它們在物性方面的某些特點而賦予人的美好品格,以寄托深意,抒寫懷抱,給人以啟迪和美好的感受。唐代的白居易在《養(yǎng)竹記》中說:“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更給了竹子特殊的評價和地位。他還以“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來概括竹的品質(zhì)特點。清代的畫家兼詩人鄭板橋更是以寫竹、詠竹、與竹為知己而出名。在民間,也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俗諺。竹,在人們心目中,成了賢良品德的象征。
敬安的這首《雪竹》詩,詠嚴(yán)冬風(fēng)雪中之竹,突出贊美了竹子不畏威虐、歲寒獨青的品質(zhì),以寄托詩人自己的人生追求。寫竹寫己,渾然一體;文字淺近,“自然高淡”(王闿運《八指頭陀評傳》)。無大呼叫跳之詞,而藏不折不移之力,詠竹詩,詩亦如竹。
上一篇:黃遵憲《山歌(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譚嗣同《潼關(guān)》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