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
無名氏
【原文】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1]。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2]。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3]。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4]。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5]。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6]。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注釋】
[1]下:往。西洲:當指在女子住處附近。江北:當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2]鴉雛(chú)色:像小烏鴉一樣的顏色。形容女子的頭發烏黑發亮。
[3]兩槳橋頭渡:從橋頭劃船過去,劃兩槳就到了。
[4]伯勞:鳥名,仲夏始鳴,喜歡單棲。這里一方面用來表示季節,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單的處境。烏臼:現在寫作“烏桕”。
[5]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
[6]望飛鴻:這里暗含有望書信的意思。因為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
【作者介紹】
南朝民歌,作者不詳。
【賞析】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少見的長篇。全文感情十分細膩,充滿了曼麗婉曲的情調,可謂這一時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為五言三十二句,首句由“梅”而喚起女子對昔日與情人在西洲游樂的美好回憶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自此,縱然時空流轉,然而思念卻從未停歇。接下來是幾幅場景的描寫:西洲游樂,女子杏紅的衣衫與烏黑的鬢發相映生輝、光彩照人;開門迎郎,滿懷希望繼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門采蓮,借采蓮來表達對情人的愛慕與思念;登樓望郎,憑欄苦候,寄情南風與幽夢,盼望與情人相聚。這其中時空變化,心情也多變,時而焦慮,時而溫情,時而甜蜜,時而惆悵,全篇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都流動纏綿。
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實到夢境,對鐘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純熟的表現技巧。
全詩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頂真勾連。接字是在兩句之間,用同樣的字把兩句連接起來。如“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勾句是用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把前后兩句或兩章連接起來。如“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等,如此勾連,句式便流走連貫,過渡自然,細膩纏綿。運用“吳聲西曲”中常用的同音雙關,如以“蓮”諧“憐”,以“梅”諧“媒”。全詩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絕。沈德潛《古詩源》說:“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似絕句數首,攢簇而成;樂府中又生一體。初唐張若虛、劉希夷七言古,發源于此。”
上一篇:《薤露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許有壬《登岳陽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