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頭
【原文】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1]。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2]?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3]。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4]。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5]。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6]。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7]。
清渭東流劍閣深[8],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9],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10]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釋】
[1]少陵:杜甫祖籍長安杜陵。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吞聲哭:哭時不敢出聲。潛行:因在叛軍管轄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這里。曲江曲:曲江的隱曲角落之處。
[2]“江頭”一句:寫曲江邊宮門緊閉,游人絕跡。為誰綠:意思是國家破亡,連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3]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南苑:指曲江東南的芙蓉苑。因在曲江之南,故稱。生顏色:萬物生輝。
[4]昭陽殿:漢代宮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為昭儀,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趙飛燕比楊貴妃。第一人:最得寵的人。輦:皇帝乘坐的車子。古代君臣不同輦,此句指楊貴妃的受寵超出常規。
[5]才人:宮中的女官。嚼嚙:咬。黃金勒:用黃金做的銜勒。
[6]仰射云:仰射云間飛鳥。一笑:楊貴妃因才人射中飛鳥而笑。正墜雙飛翼:或暗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馬嵬驛之變。
[7]“明眸皓齒”兩句:寫安史之亂起,玄宗從長安奔蜀,路經馬嵬驛,禁衛軍逼迫玄宗縊殺楊貴妃。
[8]清渭:即渭水。劍閣:即大劍山,在今四川省劍閣縣的北面,是由長安入蜀必經之道。《太平御覽》卷一六七引《水經注》:“益昌有小劍城,去大劍城三十里,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
[9]臆:胸膛。
[10]胡騎:指叛軍的騎兵。
【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秋天,杜甫離開鄺州去投奔剛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住,帶到淪陷了的長安。詩人舊地重來,觸景傷懷,內心自然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哀江頭》就是當時心情的真實記錄。
全詩分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寫長安淪陷后的曲江景象。寫出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寫出了詩人憂思惶恐、壓抑沉痛的心理,詩句含蘊無窮。第二部分,回憶安史之亂以前春到曲江的繁華景象。這里用“憶昔”二字一轉,引出了一節極為繁華熱鬧的文字。這些帝王后妃們沒有想到,這種放縱的生活卻正是他們親手種下的禍亂根苗。“明眸皓齒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寫詩人在曲江頭產生的感慨。
在這首詩里,詩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而復雜的。他在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時候,也流露出對蒙難君王的傷悼之情。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現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
全詩層次清晰,結構嚴整,首尾照應,藝術構思縝密,語言形象精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上一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岑參《巴南舟中思陸渾別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