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任他顏色照銀泥,一樣朱唇黑齒齊。
螓首蛾眉都易事,教人難覓是瓠犀。
盤頂紅綢里髻丫,細腰雛女學當家。
攜籃逐隊隨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竹枝詞,本是巴渝一帶(今四川省東部)合樂兼舞的民歌,劉禹錫貶夔州時深為其“含思宛轉”的情調所吸引,于是學作十幾首,描寫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也流露被貶謫后的心情,流行于世。此后代有人作,除寫男女戀情之外,并及各地風光,頗富地方色彩。形式均為七言四句體,或入律,或不入律,語言通俗流暢,音調輕快。丘逢甲十四歲時赴臺南應童子試,年紀最小而交卷最早,當時臺灣巡撫兼學使丁日昌特命作《臺灣竹枝詞》百首,丘逢甲應命揮筆,日未竟而成。現僅存四十首。這里選錄其十五、二十二兩首。
這兩首詩是描寫臺灣高山族姑娘的。前一首寫她們的服飾、容顏與美容的習俗:他們容顏光鮮,與銀飾的衣裙相映照,都抹上了口紅,染黑了牙齒;要在她們之中找出長相漂亮者是很容易的,但實在難以找到牙齒潔白而整齊的姑娘?!般y泥”是指綴上銀飾的衣裙。又據《臺灣府志》卷七載,臺灣高山族同胞有“齒用生芻染黑”的舊俗。這兩點在漢族人看來,就覺得很新奇。所以詩的開頭兩句抓住這個民族習俗,勾勒出高山族姑娘的共同特點。用筆不多,卻極生動傳神。她們在服飾方面的特點,其他少數民族或也具備,但染黑牙齒這一點,卻真是非高山族莫屬了。因此詩的三、四句將這給人特別強烈的印象再作強調?!膀锥昝肌北臼恰对娊洝分忻鑼懨琅木渥?,“螓(qín秦)首”,即額頭廣而方的意思。寬大的額頭,細長而彎如飛蛾觸須的眉,是古代美女的容貌特征,這里泛指容顏漂亮。“瓠(hù戶)犀”:瓠瓜的籽?!对娊洝分杏谩褒X如瓠犀”來表現美女牙齒整齊潔白。在詩人眼里,高山族姑娘都喜歡將牙齒染黑,以之為美,所以要找容貌漂亮者易,要覓牙齒不染黑者難。這種民族風俗很特別,寫成詩流播開來,令局外人大開眼界。
后一首寫高山族姑娘的質樸與勤勞:她們用紅綢盤在頭頂,里面挽著發髻;她們腰身苗條,還是少女身分,卻已學做當家婦人的模樣。白天里個個挎著竹籃子跟著娘母到山上去,走遍山腳山頭,把竹筍采擷回來?!镑?jì計)丫”:指女孩子把頭發束成髻子,狀如枝丫?!半r女”,指少女。少女隨娘上山,已成各家各戶習慣。“逐隊”二字表現上山者眾,因山路狹窄,故前后相隨而成隊?!熬攀拧睒O言其多。“竹芽”即竹筍,鮮美可食。
兩首詩勾勒了臺灣高山族生活習俗的某些側面,包含著尊重與贊美。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涉筆及于臺灣高山族的實屬鳳毛麟角。由是更覺它的珍貴。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十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章炳麟《時危(四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