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一掬吳山在眼中,樓臺疊疊間青紅。
錦帆后夜煙江上,手抱琵琶憶故宮。
青天淡淡月荒荒,兩岸淮田盡戰場。
宮女不眠開眼坐,更聽人唱《哭襄陽》。
汪元量的《湖州歌》共九十八首。所寫內容互相獨立但又有聯系。這組詩寫亡宋母后、幼主、宮女、內侍、樂官等被元兵俘虜北去的情事。德祐二年二月伯顏從臨安東北的臨皋山進入湖州(今浙江省吳興縣),派人到臨安向謝太后索取投降的手詔,并且封庫府,收圖書,解除宋官職,取消宋侍衛軍。因此,汪元量將這組詩命名為《湖州歌》。
這兩首絕句都是寫宮女被俘北去路上的情景。
吳山,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在杭州市西南,錢塘江北岸。北去的船只載著被俘的宮女們漸漸遠離了故都臨安。宮女們從窗口望去,只見吳山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小,好像能用手捧起來一樣。兩岸的青色、紅色樓臺還依稀可見。這里看似寫景,實則表情。此景又是從宮女眼中觀出。如此熟悉的場景漸漸遠去,不知何時再能見到它,失落、惆悵、留戀之情流于筆端。錦帆,指錦繡之帆。當時宋皇室三宮雖說被押解北上,但元世祖為了收買人心,仍給皇室以一定的禮遇。這些俘虜乘坐的還是錦帆。然而,船里人卻是淚水漣漣。夜幕已經降臨,船已行遠,沉沉夜,蒙蒙霧,不見了故都,也不見了吳山,何處是歸程呢?這時坐在窗口的宮女又在干什么?只見她手孢琵琶,欲彈不忍!就是這把琵琶曾經伴隨著她出入宮中,輕歌曼舞,好不自在!然而,今夕何夕?此處何處?訣別故園之情,到這里已表現得淋漓盡致。
又是一個天色黯淡、月光荒寒的夜晚,船只已行駛在淮河上。詩中“淡”、“荒”二字為全詩意境著上了一層慘淡、荒涼的色彩。平時莊稼茂盛的淮河兩岸,經過無情的戰亂,在慘淡的月光下,創痍滿目、荒無人煙。這種戰后荒涼景象在《湖州歌》中多有描繪。例如:“蘆狄颼颼風亂吹,戰場白骨露沙泥。淮南兵后人煙絕,新鬼啾啾舊鬼啼。”面對如此慘淡的景象,宮女們怎么能安然入睡呢?不知何時,飄來一陣悲涼的曲聲。這不是《哭襄陽》嗎?《哭襄陽》是當時流傳甚廣的一篇民間歌曲。襄陽,一向是歷史上南北兵爭的要害地區。元兵于咸淳三年(1267)圍攻襄陽,呂文煥一直堅守到咸淳九年,而宰相賈似道始終不肯派兵救援,呂終于獻城出降。襄陽一失,元兵便長驅直入了。所以,汪元量的《醉歌》:“呂將軍在守咸陽,十載襄陽鐵脊梁。望斷援兵無消息,聲聲罵殺賈平章。”宮女不眠,樂聲傳來。她們聯想到自己今天這樣可悲的命運就是統治階級的昏庸所造成的,更加義憤填膺。全詩在一片凄涼嗚咽的歌聲中結束,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上一篇:謝枋得《武夷山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謝翱《過杭州故宮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