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兩位遠隔重城的朋友。聽著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的沙沙聲,寫下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題內二崔,是詩人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兩個兒子。詩是途中寄懷之作。
首句寫駱氏亭。清澄的湖水、潔凈的翠竹,將這座位于湖邊竹林蔭蔽處的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獨處清絕無塵之境,每易惹動寂寥之感和懷友之情,故次句便自然引出“相思”,點明對隔迢遞之高城的朋友的懷念。相思之情,固緣“隔重城”而生;然相思之情又可越重城之隔而與對方相通。這正是次句給予讀者的雙重感受。
三、四句宕開,寫夜宿情景。時屆深秋,但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霜也下得晚了。第三句寫秋陰霜晚,一方面為末句“枯荷聽雨”伏根,另一方面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相思之情在黯淡秋陰中醞釀得更加濃重了。就在詩人寂寥懷友、意緒蕭索之時,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秋雨;雨點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片錯落有致的聲響。這才發現雨打枯荷的聲韻,竟別具一番美的情趣,看來倒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的天氣作美了。枯荷給人以殘敗衰颯之感,似無可“留”的價值。但對一個旅宿懷友、永夜不寐的人來說,卻因聆聽枯荷夜雨之清韻而稍解寂寥,所以反深幸枯荷之“留”了?!傲簟薄ⅰ奥牎倍郑瑢懬槿胛?,其中就包含有對美的意外發現的喜悅,盡管這喜悅中不免摻雜著苦澀和傷感。秋陰、枯荷、夜雨,對于一個相思的旅人,本是難以為懷的傷情之景,詩人卻從中得到某種慰藉。這正是李商隱審美個性的典型表現。
全詩以宿駱氏亭所見所聞所感作為“寄懷”的憑借。紀昀引李香泉說:“‘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懷之意全在言外。”何焯說:“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倍贾赋隽舜嗽娨跃巴星?、空靈含蓄的特點。
上一篇: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有感》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