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浦,縣名,在今安徽省貴池縣。縣西南有秋浦水。《秋浦歌》有十七首,最傳誦的是第十五首,即這里選的一首。《秋浦歌》其一說:“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他望京城不見而發愁,他希望唐朝能夠用他,好實現他濟世安民的愿望,因唐朝不用他而發愁。又其二說:“欲去不得去”,“雨淚下孤舟”。唐朝不用他,他不能到京里去,因此愁苦得淚下如雨。其四說:“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他在愁苦中聽到猿啼,愁苦得頭發都白了。
這首說“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白發像有三千丈長,因為愁苦像這樣長,而愁苦像三千丈長,用白發來比愁苦。白發不可能有三千丈長,這樣比是一種什么樣的比喻呢?錢鐘書先生《管錐編》講《周易》,有“實象”“假象”,“實象者,若地上有水、地中生木《升》(卦)也;皆非虛言,故言實也。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風自火出;如此之類,實無此象,假而為義,故謂之假也”(11頁)。這里的“白發三千丈”,是運用《周易》中的假象手法借作比喻。
下聯“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用明鏡來照,看到滿頭的白發,好像秋霜,不知從何處得到滿頭的秋霜。這是比喻,不說白發似秋霜,說成鏡里看到秋霜,這樣用是隱喻,顯得靈活。王琦評:“起句奇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義。洵非仙才,即能作此。”其實起句的奇,就在運用了“假象”。
上一篇:李白《怨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查慎行《黎峨道中(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