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 簽詩》去國離鄉二十年,于今衣錦返家園(2)。
去國離鄉二十年,于今衣錦返家園(2)。
蜂采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3)!
【注釋】
(1) 簽詩:在賈府面臨全面衰亡敗落的情勢下,聰明絕頂的鳳姐有所預感,膽戰心驚,生病、做噩夢、撞鬼。鳳姐本來是一個唯“物”(財)主義者,不信鬼神的,在來賈府請安的散花寺大了姑子的說教下,竟相信起鬼神來了,于是親自去到散花寺,拜菩薩求簽。“簽詩”是她求得的結果。
(2) “去國”二句:去國離鄉,離開家鄉。去,離開。國,指一個地域。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于,介詞,在。衣錦返家園,即衣錦還鄉、衣錦榮歸,古代指做官的人穿了錦繡衣服回到家鄉,表示夸耀。這里指王熙鳳死后靈柩運回家園(她自幼隨做官的父親在京城長大)。
(3) “蜂采”二句:蜜蜂(工蜂)辛辛苦苦采蜜、釀蜜,卻是為別人甜,自己落得短命結局(三個月)。全句意思跟《〈好了歌〉解》中的意思一樣,是說富貴榮華都是過眼云煙,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落得一場空。
【譯文】
離開自己的故鄉整二十年,今日穿著綾羅綢緞風風光光回到家園。蜜蜂采集百花釀成蜜糖后,究竟是為誰辛苦給誰香甜?
【鑒賞】
鳳姐求得的簽文很巧妙,高鶚對她結局的處理,雖與曹雪芹的原意有出入,但也具合理性
求簽的性質跟扶乩一樣,都是迷信活動,不同的只是一個問菩薩,一個問仙人。求簽的工具:簽筒(毛竹筒)、內放數十根簽子(筷子長、小指寬的薄竹片),每根簽子上都寫有一副對聯或一首詩(也有只寫上號碼,對聯或詩另寫在一本簿子上,對號查就是了),也有同時注明是“上簽”、“上上簽”、“中簽”、“下簽”、“下下簽”的;做法:求簽人洗手拜菩薩,手執簽筒搖動,甩出的一支簽子即是所問的答案。也可請寺廟里的僧尼代求。
高鶚在這里安排鳳姐“求簽”情節,與《紅樓夢》第五回中曹雪芹安排的“判詞與曲”情節相呼應,如“扶乩”情節一樣,不能看待為迷信。太虛幻境警幻仙姑的花名冊上對于王熙鳳的判詞與曲,周到形象地描繪了鳳姐的品性為人、行動作為、最后結局。鳳姐太過聰明、會算計,太過要強爭勝,叱咤風云當家問事,千方百計斂財;到頭來枉費半世心,好似一場夢,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落得悲劇下場——隨著賈府的全面衰亡敗落(其中有她種下的禍根),她“哭向金陵事更哀”。高鶚的此首《簽詩》,不像《悼晴雯詞》是一首失敗之作,而是像《琴詞》一樣是一首成功之作。《琴詞》高度概括了黛玉短暫的一生,而且總結出了新意;《簽詩》同樣高度概括了鳳姐短暫的一生,而且也總結出了“新意”。高鶚概括的鳳姐一生,曹雪芹對于鳳姐的判詞與曲,兩者意思基本一樣。不同之處在于鳳姐的最后結局:曹雪芹設計的是鳳姐被賈璉休了,“哭向金陵事更哀”;高鶚安排的是鳳姐死了,“于今衣錦返家園”(賈政等人將她的靈柩與賈母、黛玉等的靈柩一起運送回南邊老家安葬)。
高鶚總結出的“新意”,曹雪芹和高鶚都作了鋪墊,似乎也不無道理:(一)鳳姐長期過度用心操勞把身體搞垮了,時常病著;患有的婦科病也日漸嚴重(曹、高都有鋪墊);(二)精神處于崩潰的邊緣(高一人鋪墊)。當初的鳳姐“從來不信什么陰騭司地獄報的”,這時卻變得心虛、緊張,不時想起過去做過的虧心事、害死人命事,睡不好覺,園中“聞鬼”、夢中“見鬼”。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散花寺大了尼姑的百般說服,鳳姐“不覺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于是選了個好日子,從病中勉強掙扎起來,備了車馬,帶了平兒等一大群隨從下人,到散花寺求簽。鳳姐親自在菩薩面前上香磕頭,“默默的將那見鬼之事并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一回”,舉起簽筒求菩薩,求到了一支“王熙鳳衣錦還鄉”簽。所以說高鶚安排的“簽詩”情節,暗示鳳姐的最后結局是“于今衣錦返家園”,而不是“哭向金陵事更哀”,雖然可悲度有所降低,但是也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
高鶚設計的這支簽實在是巧妙得很!簽上寫著“上上簽”,簽題是“王熙鳳衣錦還鄉”,簽文是“去國離鄉二十年……”鳳姐先是“吃一大驚”,忙問大了:“古人也有叫王熙鳳的么?”聽了大了等解說“漢朝的王熙鳳求官的這一段事”,才放下心來。大了又將簽文解說成:“奶奶自幼在這里長大,何曾回南京去過。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來,順便回家,奶奶可不‘衣錦還鄉’了?”回到賈府,賈母、王夫人等請人解說,“都歡喜非常”,鳳姐“也就信了”。這支簽上的話對鳳姐來說,明是諷刺,暗是反話;各人都作“自說自話”解說,讓鳳姐掉入“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美妙境界,真是滑稽可笑;鳳姐本人呢,從吃驚到放下心來,再到信以為真,實在可悲可嘆。讀者朋友看,高鶚為鳳姐設計的這支簽,巧妙不巧妙?精彩不精彩?
上一篇:《秦可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紫菱洲歌(寶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