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當時韓愈擔任刑部侍郎。唐憲宗要“迎佛骨入大內”,韓愈上《論佛骨表》勸諫唐憲宗,結果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定為死罪,后經裴度等人說情,才貶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的長安確實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名篇。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全詩將朝廷的腐敗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感情沉痛至深,凄楚激憤,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
首聯直接敘事,一目了然。以時間“朝”、“夕”作對比,體現自己的無奈與無辜。頷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緊承上文,直抒胸臆,抒發自己為革除弊事,不惜年老體衰,卻反遭貶遷的憤慨之情。頸聯又一筆宕開,寫景抒情,境界開闊。我們可以將“橫”試著改為“阻”、“浮”、“飄”、“堆”等詞,但它們都不能表達出“橫”字所體現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皳怼弊忠部梢愿臑椤胺e”、“壓”、“蓋”等詞,也同樣表達不出“擁”字所賦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意義。正是這兩個詞語的恰當運用,使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因遠離家鄉、路途艱險而無限的沉痛與惆悵。所謂景是眼前景,情是心中情。而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則向侄孫傾吐凄楚難言的苦衷和憤激之情。
全詩借景抒懷,情景交融,感情跌宕起伏,氣勢磅礴,撼動人心。技法上起承轉合,深得律詩之妙,其風格與杜甫極為相似。
上一篇:岳飛
下一篇:己亥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