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自由》中外哲理詩賞析
一
憤怒的群山彼此呼應,吼聲
回蕩在整個星球;
波濤洶涌的海洋相繼覺醒,
冬王的寶座四周冰崖顫抖,
當臺風的號角吹奏。
二
一片云朵,射出電的光輝,
成千座島嶼被照明;
一座城鎮,被地震摧毀,
成百座搖搖欲墜,那聲音
咆哮著激動地心。
三
而你的目光比電光銳利,
你的步履更快于地震;
你使海洋的怒吼喑啞,你凝眸注視
使火山失明;和你比,太陽之燈
不過是磷火熒熒。
四
從海洋,高山,到云層,
透過迷霧烈風,燦爛的陽光閃耀;
從民族到民族,從人心到人心,
從城市到鄉村,你的黎明普照——
暴君和奴隸如同是夜的陰影
面臨著曙光的逼進。
雪萊以富于反叛與斗爭精神和思想上傾心于人類幸福自由的追求奮斗,贏得了人們的贊頌和尊敬。他的《自由》以奔放的激情、雷霆萬鈞般的力量,歌頌了自由的偉力,預言自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歷史的必然。
全詩四節,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包括前兩節,表現臺風的成功:群山怒吼回蕩整個星球,海洋覺醒澎湃震撼了冬王的寶座;閃電照徹環宇,地震摧毀城鎮,震撼搖動了沉寂的地心。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高屋建瓴般頌贊了自由:自由比電光銳利, 比地震快捷,它使海洋的怒吼遜色,它讓火山失明,太陽的光輝同自由相比黯然失色。自由跨越地域時空,深入人心;自由的到來和實現,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心然!
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無不伴隨著人類渴望擺脫政治壓迫、經濟束縛和打碎精神枷鎖爭取自由的斗爭。許多志士仁人舍生取義,不自由,勿寧死。爭取自由,為自由而斗爭正是人類理性之旗的高揚;擺脫、推翻自然、社會、專制、精神的壓迫是人類奮斗追求的理想目標。雪萊對自由的贊頌、呼喚,是代表著人類意愿,體現著時代要求的。
然而, 自由的實現要靠人的不懈追求和斗爭,要靠戰爭、暴力和流血才能夠獲得。詩中語象“憤怒”、“摧毀”、“咆哮”、“銳利”均蘊含著自由必然的來之不易,需要靠雷霆萬鈞之力、地震、臺風般的摧枯拉朽才能夠實現的意象,這是《自由》在思想上給我們的啟示。
在藝術上,雪萊在詩中創造了具有擴張性的意象。例如詩人首先用擬人法表現群山怒吼,海洋覺醒,冬王寶座冰崖顫抖,以此來托襯臺風的偉力。這里不僅為頌贊自由的偉力做了鋪墊,而且還包含了豐富的、多重的意象。震撼冬王的寶座表現了黑暗統治的動搖;群山、海洋、地震、臺風又無不蘊含了人民的力量,革命斗爭的力量,自由的力量等多重意象。達到了意象創造中的高層次。
《自由》的語言果斷、洗煉,音調鏗鏘有力,富有感染性、鼓動性和號召力。這不僅是作者熱愛自由,為自由而斗爭精神的凝聚,而且是雪萊嫻熟藝術造詣的結晶。
上一篇:《惠特曼·自己之歌(片斷—1)》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菩薩蠻》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