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八十二首
(其十一)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此詩原列第十一。通篇都詠楚國史事,然而言在彼而意在此。通過對楚國君臣荒淫誤國行徑的揭露,寄托了作者對曹魏失政的痛惜之情,進而流露出對司馬氏的不滿情緒。整首詩的藝術構思是用比興手法分兩個部分完成:前六句引古入興,后六句以人事喻之。
“湛湛長江水”等六句是化用楚辭《招魂》中的句子。 《招魂》本身就是屈原深痛頃襄王宴安淫樂所作,篇中云: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皋蘭被徑兮斯路漸”、 “青驪結駟兮齊千乘”。作者將這些詩句加以點化,構成了這樣一個境界:長江里奔流著深而清澈的江水,岸上是剛剛萌發春芽的楓樹林;澤邊的蘭草也開始生長,一直被覆到小路上;黑色的駿馬拉著車疾馳而去。極目遠望,春水融融,草木生長,大地充滿了生機,洋溢著春的氣息。然而,這一切都觸動了我心中的憂傷,因為這美好的土地,卻正蒙受著巨大的不幸。這樣,詩人把他強烈的主觀感情注入到春天的景物中去,就產生了如同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那樣哀怨的意境。
詩的后半部分寫楚國君臣荒淫享樂,指出這是造成楚國衰亡的歷史悲劇的根本原因,并以之喻魏。 “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說的是臣子方面。三楚,舊稱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此泛指楚地。秀士即指象宋玉這樣的俊彥之人。宋玉在《高唐賦》中曾寫巫山神女與楚襄王歡會的故事。賦中神女自稱: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二句說楚國的歷史上也出過不少有才華的人,但他們都象宋玉那樣專門寫些朝云暮雨之類的荒淫故事進獻給君王,致使楚國壞了朝政。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說的是君主方面。高蔡古為地名。二句說在鮮花散發著迷人馨香的美好季節,楚王正尋歡作樂如同蔡靈侯追逐游樂于高蔡之野一樣。然而,君臣們這樣一味地追求享樂,不計后患,必將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二句總括君臣兩個方面,但意脈直承“高蔡相追尋”而來。《戰國策·楚策》記載著莊辛勸諫楚襄王的一段話:大王您見過蜻蜒嗎?它自由自在地飛翔于天地之間,自以為無患,豈不知有一個小孩正在用長竿沾著膠液來粘取它;黃雀也是如此,它白天還在茂密的叢林中游玩,自以為無患,哪里想得到王孫公子用彈弓打下它,晚上就調以作料被當菜吃了。蔡靈侯的事情也是這個道理,他左抱幼妾,右擁嬖女,馳騁于高蔡之中,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宣王已命人圍蔡把他俘獲。大王您只知打獵游樂,不防備秦國也正準備向您進攻呢!阮籍化用這個典故,以“黃雀哀”高度概括了只顧眼前享樂終釀成大禍的悲劇。元人劉履在《選詩補注》中說: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魏主曹芳幸平樂觀,大將軍司馬師以其荒淫無度、褻近倡優,乃廢為齊王,遷之河內,群臣送者皆為流涕。 “嗣宗此詩其亦哀齊王之廢乎?蓋不敢直陳游幸平樂之事,乃借楚地而言。”這可能就是“一為黃雀哀”所指。結句沉痛不已,既有對司馬氏的抨擊,也有對魏君臣的指斥,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痛惜,是為曹魏唱了一曲哀怨的挽歌!
上一篇:詠懷詩八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詠早梅|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