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送征客
朝霜侵漢草,流沙度隴飛。
一聞流水曲,行住兩沾衣。
作者周弘正,歷仕于南朝梁,后入陳為太子詹事、尚書右仆射。本篇抒寫作者在隴頭送客時的感慨,既為征人遠去而傷懷,又為自己的國土受到異族的侵凌而憂慮,情思綿遠深邃,文辭率真自然,言簡意賅,余韻無窮。
隴頭,即隴山,在今陜西省隴縣西北,接近甘肅省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度赜洝酚涊d: “其坡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謂‘隴頭水’也?!薄稑犯娂份d有《隴頭歌辭》三首,其中有云: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又有《隴頭流水歌辭》,與《隴頭歌辭》相仿佛。梁元帝曾寫過《隴頭水》,說: “銜悲別隴頭,關路漫悠悠。故鄉迷遠近,征人分去留。沙飛晚成幕,海氣夜如樓。欲識秦川處,隴水向東流?!痹娙酥芎胝齽撟鞅酒獣r,顯然是吸取了前人作品中的一些內容的。但他正處于南北分裂之時,北方民族對漢族的侵凌日益加深,陳代小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因此他詩中所寫的民族矛盾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朝霜侵漢草”,秋天早晨的霜華侵襲著漢朝故土上的芳草,使青青的芳草變為枯黃,甚至失去生命。 “流沙度隴飛”,北方大漠上飄揚流動的塵沙,隨風越過隴山,紛紛揚揚地向南飛卷而來,造成了“沙飛晚成幕,海氣夜如樓”的嚴重局面,頗有點“黑云壓城城欲摧”或“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勢頭。詩篇開頭兩句用對仗描寫“隴頭送征客”的時間、地點和情景,同時隱含深刻的象征義,以漢朝隱喻南朝,以隴南暗示江南,又以晨霜之侵漢草,流沙之度隴飛,象征北方少數民族侵占南朝國土,對他們表示了深深的不滿。作者明寫隴頭送客時小范圍的自然環境,暗喻南北分裂,南朝受到侵凌的大范圍社會背境,而且在客觀的描述中隱藏詩人的主觀情感,寄寓良深,詩的容量很大。
“一聞流水曲,行住兩沾衣。”在上述惡劣的天氣條件和社會背境下送別征客,又聽到《隴頭歌辭》所唱的“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詩人和被送的征人二者都禁不住為彼此的分袂而落下大量的淚水,沾濕了各自的衣服,既為惜別傷懷,又為國事擔憂。朋友分手于國家危難之時,更當想見重見之不易;而其所以不得不分手,又與整個時勢關聯在一起。因此,詩人為友惜別,為國憂懼,為己傷懷,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實難分割。詩中的“行住”,行指行者,被送的征客;住指留者,即詩人自己。
上一篇:閨怨篇|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