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惲
清晨發(fā)隴西,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
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
這是一首與摯友離別之際的贈答詩。柳惲先有贈吳均三首,這是答其中《夕宿飛狐關》一首。
這首詩沒有象一般送別詩那樣,寫飲酒餞別,寫亭前離意,它突出的特點,是把自己那種離愁別緒的痛苦融于作者自己的想象里。柳惲離職遠還他鄉(xiāng),吳均顯然沒有去過,所以他只能依靠想象,為朋友設想著路途的艱難與辛勞。落墨之處,悵惘之情幽幽可見。 “清晨發(fā)隴西,日暮飛狐谷”,開始這兩句劈頭陡起,作者借用兩個遠隔幾千里的古代地名,極言歸鄉(xiāng)路途之遙遠,先就造成一種蒼茫的氣氛,其中不難體味出作者那種急促而無奈的心境。詩中的“清晨發(fā)”“日暮飛”都不能拘泥理解為朝發(fā)夕至。接下來文筆一宕,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二句,描述景物,時值暮秋,風寒月冷,千里迢迢,滿眼蕭瑟,旅途上的那種凄涼寂寞該是多么難耐!這兩句似乎都是一般的景色描寫,但這些描寫,卻是以情為轉移的, “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吳喬《圍爐詩話》)。這兩句把詩人那種擔心、憂慮以及那種切膚的離愁都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以上是虛寫,從大處著筆;后面則是從細處、實處著筆了。 “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一個“侵”字,立即使人感到了那種漫漫滲入、透進肌膚的凄冷;而一個“催”字,則寫盡了那種曉行夜宿、飽嘗風霜的旅途之苦楚。接下來的兩句: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此一去將遠隔高原和平陸,你究竟要到哪里去呢?作者簡直有點語無倫次了,他不可能不知道柳惲的去處。他脫口說出這兩句話,道出了他那急促關切的心理和欲留而不能的無可奈何的情緒。他為朋友的遠行而擔憂,更為摯友的分別而痛苦,這些復雜的情緒使他難以控制自己了,這就使最后的兩句成為必然: “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今日一別恐怕再也難相見,面對這臨別之情景,更覺得滿目凄然。全詩由想象而開篇,而以此時此刻的現(xiàn)實情景收尾,前面的八句實際上都是為了反襯最后這兩句,前后渾然一體,使人感受到詩人送別友人時滿目凄然的景象和兩人之間的離情之深沉。
上一篇:秋風入窗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紫騮馬歌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