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沈。牛羊下山小2,煙火隔云深3。一徑入溪色,數(shù)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涉趣皆流目4,將歸羨在林5。卻思黃綬事,辜負(fù)紫芝心(對(duì)村叟)。
五、六秀絕,結(jié)亦工于著色。
【校記】
1.屋壁,《全唐詩(shī)》云“一本無(wú)‘屋’字”。
2.下,《全唐詩(shī)》一作“上”;小,《全唐詩(shī)》一作“去”。
3.火,《全唐詩(shī)》一作“雨”;云,《全唐詩(shī)》一作“林”。
4.流,《全唐詩(shī)》一作“留”。
5.羨,《全唐詩(shī)》一作“必”。
【箋釋】
[玉山] 藍(lán)田山。杜甫《崔氏東山草堂》:“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仇兆鰲注引邵長(zhǎng)蘅曰:“東山,即藍(lán)田山,又名玉山,在長(zhǎng)安藍(lán)田縣東南。”錢起又有《玉山東溪題李叟屋壁》:“霞景已斜照,煙溪方暝投。山家歸路僻,轍跡亂泉流。野老采薇暇,蝸廬招客幽。麏麚突荒院。鸕鵲步閑疇。偶此愜真性,令人輕宦游。”當(dāng)與此詩(shī)為先后之作,乃錢起為藍(lán)田尉時(shí)。
[谷口] 謂輞川谷口。
[陸沉] 謂隱逸。《莊子·則陽(yáng)》:“仲尼曰:‘……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聲銷,其志無(wú)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郭象注:“人中隱者,譬無(wú)水而沉也。”
[流目] 謂隨意縱目四望。張衡《思玄賦》:“流目眺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墳。”
[黃綬] 見本書卷二錢起《送興平王少府游梁》注。
[紫芝心] 謂隱逸之志。紫芝,真菌和一種,也稱木芝。似靈芝,菌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云紋;下面淡黃色,有細(xì)孔。菌柄長(zhǎng),有光澤。生于山地枯樹根上。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jiān)筋骨。古人以為瑞草。道教以為仙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四皓者,皆河內(nèi)軹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綺里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dòng)。秦始皇時(shí),見秦政虐,乃退入藍(lán)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yuǎn),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人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后遂以紫芝心、紫芝歌作為吟詠隱逸的典故。
【輯評(píng)】
王堯衢《古唐詩(shī)合解箋注》卷一二:“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牛羊下山小,煙火隔云深。”此解以好泉石領(lǐng)起,而羨村叟之能居。谷口,昔鄭子真高隱處,名谷口。陸沉,猶隱居也。《莊子》郭象注:“人中隱者,譬如無(wú)水而沉也。”牛羊煙火,承上谷口居人之事。山高野曠,故牛羊覺其小;徑僻云封,故煙火覺其深。“一徑入溪色,數(shù)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中將村叟居,歷言好處。徑入于溪畔,為溪色所掩,若無(wú)徑者。村鄰數(shù)家,無(wú)多籬舍,只有竹陰相連。虹見則雨止,林木深而山巖聳,則虹藏未能全現(xiàn)。至于谷口禽多,嘗為隼鳥所搏,或受驚于曲木,而殲禽落也。“涉趣皆流目,將歸美在林。卻思黃綬事,辜負(fù)紫芝心。”此解乃羨此村居,而自空懷采芝也。陶淵明“園日涉以成趣”,今此山中,目所流盼,皆能涉趣,我雖將歸,而猶羨此林泉,但以風(fēng)塵作宦,黃綬有思,故即有商山紫芝之心,而空為辜負(fù)也。《漢書·百官表》: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美,一本作羨。○前解寫村叟之居,后解是羨其居,而中解皆涉趣事。
上一篇:《和李員外扈駕幸溫泉宮》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yíng)》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