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1。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
【校記】
1.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全唐詩》一作“一身放放向荊蠻,平楚茫茫失路關”。
【箋釋】
[峴山]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一“襄州襄陽縣”:“峴山,在縣東南九里,山東臨漢水,古今大路。羊祜鎮襄陽與鄒潤甫共登此山,后人立碑謂之墮淚碑,其銘文即蜀人李安所制。”秦關,指關中地區。盧綸《長安春望》:“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荊州] 見本書卷三韓翃《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注。
[登臨唯有淚] 峴山有“墮淚碑”,為紀念晉征南大將軍羊祜所立。《晉書》卷三四《羊祜傳》:“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嘗慨然嘆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后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羊祜卒后,“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輯評】
《唐詩鏡》卷三三:強作無情之淚,自是詩家習氣。
上一篇:《立秋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客舍書情寄趙中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