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敻·訴衷情》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
深。
在中國文學中,“癡情女子負心漢”是一個古老而新鮮的主題。自《詩經》中的《氓》、《谷風》等詩篇始,千百年來,無數的民間歌手、文人騷客都曾為此而動情地吟唱。這首《訴衷情》就是這類作品中的一篇。它采用一位被遺棄少女的訴說口吻,以奇特的想象,生動地表達了她對情郎的銘心刻骨的相思之情。
“永夜”即長夜。少女曾以何等欣喜的心情期待著愛情的歡會,然而,情郎卻終于沒有來。“拋人”,以沉重的口吻道出了少女的怨艾和憂心。夜顯得這樣漫長,人是這般孤寂痛苦。“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苦待中,少女禁不住產生了種種猜疑,卻又被自己一一否定。“絕”,是說沒有一絲音訊。這既是埋怨情郎毫不體諒自己的感情,縱使不能赴約,為何不通個音信以免使人掛牽? 同時,這也是少女對自己的責難:既然沒有明確的音訊,又何苦要作無憑據的猜疑? 由此可體會出少女的一片真情。
情愈重,愁怨愈深。夜半,寒露濕重,少女邁著沉重的步履,失望地回到房中。她輕輕地掩上房門。“香閣掩”,是“掩”而不是“鎖”或“閉”,說明少女在失望中猶懷著一線希望。一個小小的動作透視出她的癡心。她愁云鎖眉,坐在窗前,憑著習習夜風,舉目遙望夜空中那一輪孤月,低頭凝神細細思想。夜月西沉,天色將明,茫然四顧,依然是繡床清冷,空閨寂寂,人伴孤燈,“爭忍不相尋? ”少女心中無限凄涼。“相尋”與首句中的“何處”相應。愛戀之情是這樣真摯熱烈,閨房之夜又是如此孤寂冷清,思念、猜疑、怨尤重重,叫人難以忍受,她禁不住想去尋找情郎的去處。盡管這茫茫夜色、漫漫路途都不能阻攔少女那顆熾熱而誠摯的心,可情郎音訊全無,她又該尋向何處? 絕望的少女嘆長夜,“怨孤衾”,愁緒縈懷。如果說,“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重在訴說少女的期待的失望,“香閣掩”至“怨孤衾”,則以動作、表情與景色的描寫來表現少女心中的愁怨,由此而引出下面“換心”意愿的強烈迸發。
人說情真而近于癡,可謂的論。詞中少女認為,她的心上人失信必有客觀原因,情郎是負約而未曾負心,因而她才忽生奇想,發此癡語:“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即:將你心換為我心,才能使你了解我的相愛之情有多深;將你心換為我心,才能使你體驗我的相思之念有多苦;若你心似我心,定不會讓我苦待無望,長夜孤寂凄清;若你心似我心,二人定能息息相通,相愛如一,始終不渝! 讀詞至此,誰能不為這熱烈執著的情感、這銘心刻骨的相思而動容? 故王士禛深贊此句為“透骨情語”(見其《花草蒙拾》)。然而,兩人相愛若到此需要“換心”的地步,則分明是對方已經變心。詞中的少女已被情郎拋棄,卻渾然不知其底里,依然一往情深,苦苦思念,殷情期待。這是一位多么善良而癡情的女性。唯其“癡”,才見出她心地之純樸,愛戀之真誠。作者寫少女,正是在這“癡”上作文章,才如此生動地刻畫出她的一片純情,使讀者對少女的不幸充滿了同情。
上一篇:《周邦彥·解連環》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讀曲歌(選五)·讀曲歌(選五)(南朝樂府民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