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詠平涼·四·詩詠《民國·慕壽祺》原文與翻譯、賞析
謁崆峒廣成墓
天地如不辟,萬世無文明。
神仙如不死,亦令世人驚。
渺矣廣成子,厥號曰大貞。
高臥崆峒上,丹成歸太清。
首先無凋謝,生死奚重輕。
碑因歲久龜埋土,洞接天空鶴有聲。
始知圣人貴安命,不盡怪誕欺愚氓。
世人所重在名利,皇皇夙夜苦經營。
有時終南作捷徑,天真喪盡務虛榮。
七尺形骸終有盡,名利枉與南柯爭。
名成利就學神仙,未必神仙真長生。
秦皇漢武不解事,精神費盡索渺冥。
請看自古求仙者,靈藥何曾煉得成。
我欲聞天語,緩步登皇城。
地接羊不爛,臺想龜常靈。
五臺攀躋興未窮,峰向雷聲高處行。
丹崖鐵柱天門啟,憑高一嘯萬山鳴。
豈知崆峒亦枯槁,豈知桑海多變更。
吁嗟仙人骨已朽,墓前古柏空崢嶸。
軒后屈尊親下問,宮晉千秋萬歲名。
廣成非有長生訣,但于大道得其精。
所以百神兼七圣,往來此山住云軿。
[作者簡介]慕壽祺(1874-1947),字子介,號少堂。甘肅鎮原人,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民國初在甘肅省從政,1934年后在國立甘肅學院任教授。編著有《讀經筆記》《經學概論》《甘寧青史略》《西北道路志》《求是齋詩抄》等30多種。
[說明]慕少堂多次經過平涼,民國時柳湖湖心亭有“少堂圖書館”(于右任題)。1924年他游覽崆峒山時題詩《謁崆峒廣成墓》,平涼道員王學義作跋語泐石,今存上天梯路右。
上一篇:清·柳翹才《謁三將軍祠》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明·靳學顏《謁王母宮感漢武故事而作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