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微堂集》的主要內容,《古微堂集》導讀
《古微堂集》是一部清人別集。魏源著。原名 《古微堂內外集》,凡10卷,分內集3卷,外集7卷,有光緒四年(1878)淮南書局刊本。又有9卷本,分內集2卷,外集7卷,有光緒二十三年(1897)豐城余廷誥輯《寶墨齋叢書》刊本。宣統元年(1909)黃象離增補重編該集,增補遺文35篇,縮內集為2卷,擴外集為8卷,共成10卷,名《魏默深文集》,由國學扶輪社刊行。1976年,中華書局出版 《魏源集》上、下二冊,包括《古微堂集》和《古微堂詩集》,編排順序有所調整。其中《古微堂集》即短篇論著部分,以宣統本為底本,校以淮南書局本等,并保留了黃象離的案語,后附原書有關序跋及魏源傳記,又補錄了魏源未刊信稿2件及詩稿1件,均可供讀者參考。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皈依佛門后法名承貫,湖南邵陽 (今隆回縣)人。道光二年(1822)中舉后,游幕多年,捐資為內閣中書舍人,去職后仍游幕并從事著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歷官內閣中書、江蘇東臺、興化知縣、兩淮鹽運司海州分司運判、高郵州知州,被彈劾去官,息心佛門,寄居杭州僧舍以卒。魏源是近代著名經史學者、思想家和文學家,著述宏富,《古微堂集》而外,還有 《古微堂詩集》、《書古微》、《詩古微》、《圣武紀》、《老子本義》、《孫子集注》、《元史新編》、《海國圖志》等,與龔自珍合稱 “龔魏”。
《古微堂集》內集3卷為 《默觚》上、中、下,有“學篇”14和 “治篇”16;外集7卷皆作者所寫短篇雜著。魏源留心時務,不滿乾嘉考據學風,崇尚今文經學,志在經世致用。他反對泥古不化,主張改革弊政,打破了封建統治者重農抑商的偏見,認為“官告竭,非商不為功也”( 《海運全案序》)。他主張學習資本主義列強的長處,批評了抱殘守缺、妄自尊大的頑固派,感事憂時,表現了一位地主階級改革派和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先驅者的遠見卓識。在文學批評方面,他倡導文學要與政事、教化相關,認為: “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 《默觚》上 “學篇”二)他的文章邏輯性強,筆鋒犀利,文字精警,有獨特的風格。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2說:“默深經術湛深,讀書淵博,精于國朝掌故,海內利病,了如指掌……所為詩文,皆有裨益經濟,關系運會,視世之章繪句藻者,相去運矣。”近人張舜徽說:“源于小學用力不深,故外集卷一所載六書釋例諸篇,自成一說,未可為訓。而集中稱舉史實疏略舛誤之處,亦復不少。蓋源才大識高,本不規規于尋行數墨,雖或記憶偶差,亦不必曲加訶詰也。” ( 《清人文集別錄》卷16) 70年代前期,魏源曾被作為 “尊法反儒”人物加以宣揚; 80年代以后,魏源作為一位愛國主義思想家,繼續得到學界的重視。
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李瑚《魏源詩文系年》,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近代文學史料》一書,收錄劉桂生《魏源佚札系年箋注》一文,均可供學者參考。
上一篇:《古尊宿語錄》的主要內容,《古尊宿語錄》導讀
下一篇:《古文觀止》的主要內容,《古文觀止》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