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的主要內容,《古文觀止》導讀
《古文觀止》是一部先秦至明末的古文選本。清代吳楚材、吳調侯選編。主要版本有映雪堂刊本、文學古籍出版社(據映雪堂刊本)斷句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排印本,近年來,又出現了多種注譯本。
吳楚材,清初人,生卒年不詳。原名吳乘權,字楚材。除選編本書外,還于康熙五十年(1711)著成《綱鑒易知錄》。《古文觀止》原序稱他“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擅長八股文),尤好讀經史,于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
吳調侯,清初人,生卒年不詳,是吳楚材的子侄輩。本書原序稱他“奇偉倜儻,敦尚氣誼”。
本書12卷,共選輯先秦至明末的文章222篇,主要是散文,也有少量駢體文。
本書所選的文章,大都是有影響的作品,其中不少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如《鄭伯克段于鄢》、《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召公諫厲王止謗》、《鄒忌諷齊王納諫》、《報任安書》、《出師表》、《蘭亭集序》、《桃花源記》、《師說》、《捕蛇者說》、《醉翁亭記》、《赤壁賦》等。本書也選了一些著名作者青年時的習作或水平不高之作,例如選了不少蘇軾為應試而寫的文章,像《刑賞忠厚之至論》、《范增論》等;而對某些著名作者的代表作,如司馬遷的《項羽本紀》、《陳涉世家》等卻沒有入選。
本書的選編者雖然是清初人,卻沒有受當時很有影響的桐城派“義法”(即作品內容要符合儒家傳統,組織形式要根據《四書》、《五經》、《史記》及唐宋古文家的規范)的束縛,對于駢體文的態度不那么偏激,因此選文雖以散文為主,但對一些駢文名篇也擇要選入,如《北山移文》、《滕王閣序》等。這樣就使讀者能較全面地理解文言文各種體裁的特色。對于各個流派也能兼收并蓄,如明代的“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文章也被選入。
本書在選文方面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先秦文不選諸子,漢文不選《漢書》,六朝文不選北朝作品,遼、金、元三代的文章也未被選入,這樣就不能體現中國散文發展史的全貌。其次,本書還不加分辨地選入了一些偽作,如《李陵答蘇武書》、《后出師表》、《辨奸論》等。
本書是清代的普及讀物,曾風行一時。它原是一部供應試科舉的人讀的書,因此入選作品的數量比較適宜,篇幅一般說來也較為簡短,對于語言過于晦澀的作品也很少選入。這樣就能夠使它擁有廣大的讀者,從而成為清代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散文選本。
本書較早的注譯本是上海沈鶴記書店出版的。80年代以來,先后出現了多種注譯本,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陰法魯主編的本子和徐北文主編的本子。
上一篇:《古微堂集》的主要內容,《古微堂集》導讀
下一篇:《古文辭類纂》的主要內容,《古文辭類纂》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