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黃庭堅》鑒賞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自號山谷道人(因游安徽山谷寺之故),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趙曙)治平四年(1067)進(jìn)士。歷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縣)國子監(jiān)教授、知太和縣,后召為校書郎、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他是當(dāng)時政爭的犧牲品,兩次被貶黜,以至于死,享年六十歲。
他早年詩歌學(xué)歐陽修,平易流暢。后來為了糾“西昆詩”之弊,大力推重杜甫,偏重于學(xué)杜詩之藝術(shù)技巧;他也重視韓愈和梅堯臣詩歌,但主要發(fā)展其押險韻作硬語之技,且又喜歡引典入詩,擅用奇事、奇字。這樣一種生新瘦硬的詩風(fēng),就成為黃詩及其以他為宗祖的江西派詩歌的顯著特征。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張,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過:“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豫章黃先生文集》卷十九)這可謂江西詩派的綱領(lǐng)。南宋江湖詩派代表劉克莊就說黃庭堅“會粹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搜列奇書,穿穴異聞”,鍛煉勤苦,自成一家。仿效黃詩者甚多,竟成為中國詩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個詩文流派。他出于蘇軾門下,但其詩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
他不僅開創(chuàng)了江西詩派,而且能作詞,兼擅書法,自成風(fēng)格,為“宋四家”(蘇、黃、米、蔡)之一。他曾經(jīng)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還有書跡《華嚴(yán)疏》、《松風(fēng)閣詩》及《廉頗藺相如傳》草書。今有《山谷集》,內(nèi)集有南宋任淵注本,外集有史容注本,還有史季溫注本《別集》。
上一篇:《兩宋詩歌·趙師秀·薛氏瓜廬·首聯(lián)—遺世獨立》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漢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