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祖父杜佑是宰相。大和二年(828)進士。曾任州刺史和中書舍人等官。為人風流瀟灑,多有韻事。詩歌風格清俊明麗,為中晚唐著名詩人。有詩文集傳世。郭:城墻。
入選理由:
詩歌宛如畫般生動鮮明,江南春景盡在其中。
詩詞賞析 前兩句寫江南春景,最能抓住江南春景的普遍特征來寫。江南的鶯聲有名,這在六朝時已有著名的“群鶯亂飛”的描述。江南春早,草綠花紅,也有“雜花生樹”的描述,還有很多有名的唐詩描述。但是作者加上“千里”二字,卻是前人未及之處。如果說區別,那就是這一句寫出了壯闊的江南全景,沒有這兩個字就顯句弱。以前楊慎還批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認為應將“千里”改成“十里”才好。這是楊慎將文學創作的虛實、超越時空的構思理論拘泥于生活真實的典型例子,是尺有所短的局限。江南的水也很有名,所謂河湖汊港水鄉澤國,小橋流水,畫船聽雨,都離不開水。于是詩中就有了傍山依水的小城,流水環繞的小村莊,還有酒店,有酒店就有了人氣,一個“風”字既押韻,又讓這些地方春風蕩漾,充滿生機。
不過后兩句雖是江南之景,但與前面的景是什么關系,就頗讓人費解。南朝政權在江南,南朝君臣崇拜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寫這些寺廟在春風之中有一點風雨飄搖的感覺,似乎與前面的圖景不太和諧。進一步思考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這首詩并不是贊歌,而是借前兩句江南春景之美來反襯諷刺唐朝的統治者又重陷佞佛的泥淖,忘記了歷史的教訓。唐朝的統治者多有崇尚佛、道的,殷鑒不遠的憲宗皇帝佞佛還差一點讓前來勸告的韓愈掉了腦袋,后來的武宗皇帝滅佛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杜牧是一個歷史感很強的詩人,他寫有不少優秀的詠史詩,還有著名的《阿房宮賦》,那就是借古諷今,暗示唐敬宗大興土木的作品。因此,本篇的主題是相當含蓄地表達的。
上一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蘇 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