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政治抒情詩。作者沙白。寫于60年代初期。后收入作者詩集《大江東去》(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又收入《詩選·1949——1979》(二集)。這是一篇優秀的歷史感懷之作,也是一曲昂揚豪邁的頌歌和戰歌。作品以絢麗多彩的藝術筆觸,抒發了對大江的由衷贊美之情和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并由此歌唱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人民。整首詩篇,以大江為媒介,融飽滿的政治熱情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之中,把深刻的哲理用象征性的手法表現出來。全詩四大部分,洋洋灑灑長達一百八十余行,但毫無一點直白的說教。詩人通過對大江為了奔向大海,奔向東方,而在上游沖決高山的羈絆,在下游又經受了沙洲考驗的波瀾壯闊的自然行程的描繪,極好地表現了歌頌祖國和人民的精湛立意。在作品中,詩人還以大膽的想象和巧妙的構思,賦予江水、沙洲、白獲、紅蓼、砂石、貝殼……等客觀景物以擬人化的藝術生命,由滾滾江水演化出幾千年歷史的興衰演變、幾十載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作者眼前是一江浪水,心中是千秋功罪、萬里河山。正如古人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達到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境地。《大江東去》在韻律、句式和語言上也較有特色。它不重外在音律和諧,不受韻腳的限制,而著重詩行的內在旋律;句式短小、急促;語言凝練、流暢。為了和奔放激越的情緒相適應,詩人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重疊等藝術手法,把精練的短句熔鑄成氣勢磅礴的藝術整體。全篇一氣呵成,如江水東去,順流直下,達到云蒸霞蔚、氣象萬千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龔政文《大林莽》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大淖紀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