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腆紀年附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徐鼒撰。徐鼒(1810~1862)字彝舟,號亦才。江蘇六合人,道光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福建知府等職。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農民軍攻克南京,他回家鄉六合組織團練,并親上前線與農民軍對抗。有《未灰齋文集》、《詩集》等。該書為編年體南明史,共20卷。記載明未崇禎十七年(1644)至南明桂王永歷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間史事。道光三十年(1850)作者任職清史館期間,參考62種南明史書,并搜集各省府縣志及各家詩文集中有關資料,撰寫而成,取材廣泛,對于傳聞互異的史實則寫成附考,記于正文之下。其中記載明末李自成攻克北京、鄭成功收復臺灣等事,記載尤詳。如記載鄭成功收復臺灣事說:“初四日未刻,抵澎湖之娘媽宮,下令曰:‘視吾鹢首所向’。見鹿耳門,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顧,寸土未得,孤島危居,今昌波濤,辟不服之區。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師’。竹篙視之,則加漲丈余,以后加額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令何斌坐斗頭,按圖轉舵,發炮鳴金。赤嵌城酋長實叮驚怖出降”。“次日,荷蘭擊鼓吹笛出兵,成功部將楊祥領籐牌手跳舞橫沖。荷蘭兵大敗,退守王城”。正文之下又附考說:“考曰:諸書皆云三月泊澎湖,而《臺灣外紀》云二月初一日祭江,初三日放洋,初四日抵澎湖,疑二月乃三月之偽”。當時記載南明時期歷史的書籍,不下300余種,但大都局限于一時一地,且傳異互異,多有出入。該書“合萃群編,訂偽求是,簡而該,詳而有體”,是南明史書中比較完備的一種。作者晚年又著有《小腆紀傳》65卷,附補遺5卷。二書所記載的史事相同,但體例不同。《小腆紀年》為編年體,《小腆紀傳》為紀傳體,二書并行,對研究南明史提供了方便。初刊于咸豐十一年(1861)。1957年中華書局據原刊本為底本出版有校點本,全2冊。《小腆紀傳》有1958年中華書局校點本,可參考。
上一篇:《小腆紀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少室山房筆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