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腆紀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徐鼒撰。徐鼒(1810~1862),字彝舟,號亦才。江蘇六合人,道光進士,官至福建福寧知府。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農民軍攻占南京后,曾在六合興辦團練,并親至前線與起義軍對抗。著作尚有《未灰齋文集》、《詩集》等。該書為紀傳體南明史,共65卷,又補遺5卷。記載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至南明桂王永歷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間史事。作者于道光三十年(1850)任職清史館期間,曾參考有62種南明史書,并搜集各省府縣志及各家詩文集中的有關資料,撰成《小腆紀年附考》20卷。至其晚年,又以《小腆紀年附考》為基礎,撰成該書。未完稿而作者病死,由其子徐承禮補訂續成。將原稿中的《微者》、《戮辱》二傳附于《義師》、《貳臣》傳后。原稿中的大臣陳士奇、武臣邱磊、土司楊之明、宦官龐天壽、奸臣劉孔昭、貳臣方國安,逆臣劉澤清等傳,僅存篇目,均據《小腆紀年》中事實采編成篇。又如史可法,高弘圖、姜日廣、徐石麒、高倬、顧錫疇、邱祖德等傳,原稿僅記清朝賜謚,則據《圣朝諸臣殉節節》加以補充。后補之處均標明“補字”。也有一些原稿始末不完,雖見他書,未敢羼引的地方,則注明“傳闕”2字。又仿照裴松之注《三國志》體例,別為志表。徐承禮《跋文》中間接引用當時人的評價說:“夫有明南渡后紀事之書,不下三百余種,類皆分輯見聞,偏舉時地。惟溫氏睿臨《南疆繹史》、李氏瑤《繹史》勘本《摭遺》,綜括三藩,較為完備。顧溫書粗具體裁,病于太簡。李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論者謂先公之作,會萃群編,訂偽求是,簡而該,詳而有體,非夫溫、李同年可語”。《小腆紀年》與《小腆紀傳》二書,均敘述同一時期的史實,但體例不同。前者為編年體,后者為紀傳體。二書并行,頗便閱讀,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書成于同治八年(1869),1958年中華書局據光緒十三年(1887)金陵書局刻本出版有校點本,全2冊,《小腆紀年附考》有1957年中華書局校點本,可并參考。
上一篇:《封泥考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小腆紀年附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