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空同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六十六卷,詩三十四卷,明李夢陽撰。夢陽(1472~1529)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后徙河南省扶溝縣。弘治七年(1494)進士,授戶部主事,不久遷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因為寧王朱宸濠作題記,后寧王反叛朝廷,夢陽削籍家居二十余年。
李氏為明“前七子”之首,在文學創作上以復古自命,他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方面要擺脫茶陵派“出入宋元”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要掃蕩明永樂以來“臺閣體”派平庸板滯之文風。其詩惟古是尚,其中大量的是摹擬古詩、樂府的作品,以及應酬題贈之作,缺少真實感受,藝術上虛張聲勢,缺乏創造性。李氏在當時主文柄,享大名,但其創作成就與其名不稱。李詩也有一些揭露政治黑暗、奸佞當道,抨擊權貴的作品。《玄明宮行》揭露權宦劉瑾當權時“威刑霹靂縉紳毒,自尊奴仆侯與公。變更累朝意叵測,掊克四海真困窮”。大建豪富與皇宮相當的“玄明宮”,隨著劉瑾落敗,玄明宮也荒蕪了。詩人寫此詩以警誡來者,可是終明之世也沒有解決宦官亂政的問題。《士兵行》《豆莝行》寫江西宸濠亂中朝廷用兵不當,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這些作品都能擺脫摹擬,富于感染力。李氏對壯美有所偏愛,故詩中多以壯麗風光為題材。如《泰山》中寫道“日抱扶桑曜,天橫石碣來”;《明遠樓春望》寫道“風雨江聲壯,兵戈地色寒”。其他如“隘地黃河吞渭水,炎天白云壓秦山”(《潼關》);“黃塵古渡迷飛輓,白月橫空冷戰場”(《秋望》);七絕中的《塞上》:“天設居庸百二關,祁連更隔萬重山。不知誰放呼延入,昨夜楊河大戰還”。這些無論是悲壯,還是雄壯都寫得氣勢雄偉,慷慨淋漓,但其缺點是較為單調,缺少多樣性。這類作品中較差的則是優孟衣冠,毫無生氣。由于李氏在當時文壇的領導地位,其詩在明中葉影響很大。明“七子”的出現,說明了明初以來文壇權柄一直掌握在閣員等高官手中的情況有了改變,下移到部曹司官手里。
李全集首刻于鳳陽,為其甥曹守禮所編,同時蘇、杭亦有刻本,此集為校輯群本而成,較嘉靖間各本為全備。卷內較舊本新增篇什,均題“補錄”二字,以示區別。
有明嘉靖和萬歷間刊本,清鄧云霄刊本。也有詩集單行本,作三十三卷,有光緒間長沙張氏湘雨樓刻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山谷全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杜工部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