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文獻·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陶淵明研究文獻·陶集的校注
《隋書·經籍志》著錄《陶潛集》9卷,梁5卷,錄1卷。兩唐志著錄5卷。宋代官私目錄有八卷、十卷本。據北齊陽休之序錄稱:陶集最初行世有三種:一是八卷本,無序;二是六卷本,有序目,編次顛亂,兼復闕失;三是蕭統編八卷本,無《五孝傳》《四八目》(即《圣賢群輔錄》)。陽休之在蕭統八卷本基礎上參合三本而成十卷本《陶潛集》。因為最初傳本各有不同,故唐宋著錄卷數各異。宋元以來,傳本頗多。這在郭紹虞先生《陶集考辨》中有細致的考述②。
現存陶集較有學術價值的主要有:
(一)南宋贛川曾集輯本《陶淵明集》兩冊,南宋紹興三年(1192)刻。有光緒年間影印本、《續古逸叢書》本等。
(二)湯漢注本《陶靖節先生詩》4卷,補注1卷,注者佚名;附錄1卷,元吳師道撰。有嘉慶吳騫刻本。
(三)汲古閣藏《陶淵明集》10卷,有咸豐、光緒朝影刻本。
(四)焦竑《陶淵明集》8卷,現存焦氏影刻本。
(五)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10卷,明清兩代屢有重刻,《四部叢刊》有影印本易見。
(六)何孟春《陶靖節集》10卷,有正德十三年刻本,嘉靖二年刻本。
(七)黃文煥《陶詩析義》4卷,有光緒二年重刻本。
(八)陶澍《陶靖節先生集》10卷,附《年譜考異》2卷。除采用湯漢、李公煥、何孟春等各家注釋外,還附有“諸家評陶匯集”等,資料豐富。有《四部備要》,《國學基本叢書》本(以上詳見郭紹虞先生《陶集考辨》)。
20世紀陶淵明詩歌注本,以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王瑤《陶淵明集》、逯欽立《陶淵明集》影響最大。古書4卷,釋詞釋義兼備。該書原稱《陶靖節詩箋》,1926年印行,收入《隅樓叢書》中,增定本入《層冰堂五種》。王書按年代編排,注釋簡明,不載評語。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逯書在校勘方面有特點,但不無粗疏之處,尤其是不注文詞出處,不收歷代評語,不無遺憾。末附《關于陶淵明》《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此外,丁福保有《陶淵明詩文箋注》,引用古直之說很多。王孟白有《陶淵明詩文校箋》主要針對逯書復校,對逯書之“漏校、誤校、改字不立所據”等問題多所匡補,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孫鈞錫有《陶淵明集校注》,校注本于陶澍,編排本于王瑤,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唐滿先有《陶淵明集淺注》大致亦以年代而編,分詩、文兩類,后附陶淵明生平與著作年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0年出版。龔斌《陶淵明集校箋》,有校、有注、有輯評,比較實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而袁行霈先生的《陶淵明集箋注》乃是當前的集大成者。該書以汲古閣影宋本為底本,有校、有注、有析義、有考辨,對于有疑義的作品概放在外集。書后附錄歷代和陶詩九種、年譜簡編以及陶淵明詩文字詞索隱等,資料豐富,編排適宜。該書已由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
注釋
② 郭紹虞《陶集考辨》,見《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所收雖稱詳備,但還可以補充一些,即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藏書為例,明刻本就有許多未論及者,如李卓吾批本2卷,萬歷三十一年吳汝紀仿宋刊本8卷,凌氏朱墨本8卷,崇禎本4卷。張祜弘治十二年校編本、張存誠嘉靖二十七年刻十卷本、崇德堂刻八卷本、明公炤子刻八卷本等均未見考述。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陶淵明研究文獻·陶淵明的年齡與里居
下一篇:遼金元文學·金元詞·金元詞的特征·隱逸避世——突破傳統艷科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