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警予
在中國民族未達到自由平等以前,婦女絕對不會單獨達到自由平等。
【演講詞】
警予以女界一分子參加中國婦女協會成立大會,中國婦女協會中重要領袖皆系貴族婦女,即主席康先生所謂“名閨才媛”之流也。貴族婦女每每只知坐汽車、吃大菜、叉麻雀、逛游戲場,而諸先生能著眼到婦女運動,著眼到社會國家的問題,警予不覺異常感動,以為諸先生是貴族婦女中的特別人物,不揣冒昧,敢向諸先生提出下列兩個極誠懇的希望:
(一)諸先生發起的是一個“中國婦女協會”,自然為的中國全體婦女爭普遍的利益。要為全體婦女爭普遍的利益,便非少數“名閨才媛”所能辦到,這是很明顯的。我誠懇地希望各位先生不要以為有了幾個“名閨才媛”便稱滿足,要注意群眾,時時為群眾利益奮斗。并要熱切幫助最多數最下層最痛苦的工農婦女廣大群眾。
(二)諸先生要知道,婦女運動是求婦女的自由平等,然而在中國民族未達到自由平等以前,婦女絕對不會單獨達到自由平等的。上海租界就是全中國的一個縮影。我們三月十五日女國民大會,便因英國工部局干涉開會不成。如果我們只爭女權,不管中國民族的生死存亡,那么任上海租界一直擴大到西門閘北南市及至于全中國的領土都要變成了租界,我們簡直要變成了朝鮮,兩人偶話都要禁止,還想聚眾開會嗎?連開會的自由都沒有了,還說什么女權運動?所以殖民地如印度、安南、朝鮮等只有民族獨立運動,沒有女權運動,中國是半殖民地,所以還有婦女運動,然而中國婦女運動的大半已經包含在民族的自由平等運動之中了。因此我極熱切希望諸先生協同全國被壓迫同胞參加民族運動,以求中國民族自由平等者,求中國婦女全體的自由和平等。
【鑒賞】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婦女受盡剝削、壓迫與欺凌。多少年來,婦女苦苦探索掙扎,渴望通過社會運動與斗爭,從社會的最底層解放出來,在經濟上、政治上、文化教育上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獲得同等的地位(包括社會地位與家庭地位),也就是爭取男女平等。
在五四運動中,隨著思想解放大潮的沖擊,出現了各種婦女解放思潮。有資產階級女權主義,即爭取教育權、參政權,達到男女平等的;有小資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主張個人絕對自由主義的。1921年7月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則主張把婦女解放與共產主義運動、民族解放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中國婦女運動,積極制定婦女運動方針,使勞動婦女運動一度十分高漲。“二七”大罷工的失敗,使轟轟烈烈的勞動婦女運動沉寂下來。面對共同的敵人——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婦女同樣必須結成廣泛的聯合陣線,舍此婦女解放運動便不能順利開展。當時,向警予親自投入了動員與組織全國各階層婦女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1924年7月,南京召開了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三屆年會,與會的各省女代表多數是女權運動同盟會會員。在會議期間,上海和浙江的代表發起成立一個大規模的女界團體,定名為“中國婦女協會”,作為全國性的女權運動組織。該會重視婦女在法律上的權利,提出修改民律草案關于婦女私權及婦女刑事部分。1925年5月1日,“中國婦女協會”在上海召開成立大會。各地推派代表參加。康同璧(康有為的女兒)為大會主席。日本、英國、美國的婦女代表出席了會議。本篇演講詞即為向警予應康同璧等的邀請以中國共產黨婦女部長的身份在“中國婦女協會”成立大會上所作的講演。
向警予的講演極具針對性。她先是稱贊在座的“貴族婦女”:不“只知坐汽車、吃大菜、叉麻雀、逛游戲場”而能“著眼到婦女運動,著眼到社會國家的問題”,她本人對此“異常感動”,這樣的開場白顯然很容易使臺下的“貴族婦女”產生好感,使其易于接受講演者以下的主要觀點。
向警予向“貴族婦女”們提出兩個“極誠懇的希望”,要求她們“熱切幫助最多數最下層最痛苦的工農婦女廣大群眾”。她“含著笑”批評了“名閨才媛”們的不足,言近而旨遠,巧妙避免了她對“貴族婦女”的女權運動赤裸裸的單純譴責。向警予將婦女的自由平等與中華民族的自由平等緊密聯系起來。她旁征博引,舉了很多生動事例,接連用了兩個設問,引起聽眾的注意,啟發聽眾思索,讓與會的“貴族婦女”一一捫心自問:如果只爭女權,不管民族生死存亡,女權運動是否搞得成?這一切一氣呵成,重重扣動聽眾的心弦,激蕩著聽眾的情緒。向警予順勢又提出她的第二個“極誠懇的希望”,“希望諸先生協同全國被壓迫同胞參加民族運動,以求中國民族自由平等者,求中國婦女全體的自由和平等”。提出這兩個極誠懇的“希望”后,向警予戛然而止,結束了簡短的演說,這恐怕是康同璧及其他“名閨才媛”所始料未及的,而這正是“中國婦女協會”奮斗的真正目標。
向警予這篇簡短演說把單純的婦女運動升華到民族運動和社會政治運動的高度,使各界婦女都明了只有將婦女解放和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民族解放緊密聯系起來,婦女運動才有真實內容,“政治問題不解決,婦女問題是永遠不能解決的”。這篇政論性的講演極具鼓動性,言辭犀利深刻,邏輯性強,誠如柳亞子先生所評:“咄咄賭詞鋒。”向警予不愧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不愧為“中國沉沉女界報曉鐘”。
上一篇:[中國]黃興《在《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上的演講》
下一篇:費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在羅切斯特的獨立日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