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太史公》鑒賞
《詩》之所謂“戎狄是膺,荊舒是懲[1]”,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2],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此非獨王過也,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3]。夫荊楚僄勇輕悍,好作亂,乃自古記之矣[4]。
【段意】 寫司馬遷的評議。他認為淮南王、衡山王不遵蕃臣之禮以盡輔佐天子之責,而陰謀反叛,終至亡國,為天下人所恥笑。但他又認為這并非完全是兩王自身的過錯,而是荊楚一帶的淺薄風俗及臣下慫恿所造成的。
注釋
[1]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見《詩經·魯頌·閟宮》,意思是說,西戎北狄這就被抗御,楚國舒國這就被懲創。膺(ying),抵擋、抗拒;荊,楚國別稱,因原建國于荊山(今湖北南漳西)故名;舒,國名,在今安徽廬江西南。[2]仍父子再亡國:因而父子兩代都亡國。仍,因而,乃;再,兩次。[3]亦其俗薄句:也是由于風俗淡薄,臣下不斷迷惑唆使才變成這個樣子的。[4]夫荊楚僄勇輕悍句:大概也是荊楚這地方的人,敏疾勇猛,輕捷剽悍,好犯上作亂罷,這可是從古以來便有所記載的啊。僄(piao),矯捷,敏疾。
上一篇:《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2].》鑒賞
下一篇:《史記·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