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霜》簡介|鑒賞
政治小說,十二回。靜觀子著。清宣統三年(1911)四月改良小說社初版。
一天,越蘭石女士在報上見秋瑾女士被害消息,悲憤交集。恰好兩個女學生進來,又一起談論起來,全都為秋女士之死惋惜,并決意給秋女士立傳以抱不平和紀念。
秋女士原來和紹興府的太守富祿頗有交往,富太守是既恨維新派又知如今維新派吃香,故而與秋瑾過從甚密,互以兄妹相稱。發事前一天,秋瑾還因教務去拜訪過他。隔日晚,富太守得省城撫臺密電,命其追剿徐錫麟余黨,隨又派來一標人馬協助。富太守搜了大通學堂和明道女學堂,抓走了秋瑾與好些學生,并嫁禍于秋瑾說她私藏槍械與徐錫麟共圖謀反。第二日提審,富太守否認與秋瑾相識,并押往下屬二縣再審。后來得人告密,就認定秋瑾為徐錫麟的同謀而正法了。其實秋瑾僅在徐錫麟所辦學堂任教而已。
秋瑾原本也是大家閨秀, 自幼承家學,及長通經史。后來嫁了個京官,就去了京城。從此也認清了中國的官場并下定了改造社會的決心, 即所謂“男女平權”,“家庭革命”。起先夫妻尚好,后見丈夫終日碌碌無為、花天酒地的沒正經事做,再勸也沒用,直至京城大變,皇帝出逃,還依然我行我素,無所事事。秋女士既恨丈夫且又感時政黑暗,決心東渡留學,廣交豪杰,以圖日后也能做點事業。最后夫妻反目,各奔東西,秋女士一路南下。
途中先經上海見過越女士,談起自己的宏愿和抱負,秋瑾是慷慨激昂。越女士總覺得她年紀尚輕,外邊的世故人情又沒閱歷,恐她被人誑騙弄得陷入迷途,所以一再苦勸她多務實業。但秋瑾主意已定,義無返顧,就回鄉見過了母親,徑自去日本了。
到日本后,通過中國會館得人介紹,秋瑾進了本鄉湯島的附屬女子高等學校。正好徐錫麟也在湯島求學,因為老鄉關系所以頗有交往,后來成了知己的朋友。第二年在徐歸回國不久,秋瑾因學業已完且又少了知己朋友便也內渡了。先回了上海,在越女士那兒得家電知母親去世,急忙回鄉奔喪。此時徐錫麟辦起了明道女學堂,缺了個女總監,就來請秋瑾。秋瑾一口答應,沒曾想因此而招來殺身之禍。
再說越女士得噩耗既是悲痛又想及秋瑾的一兒一女,所以去紹興收尸,并開了追悼會,又在杭州西湖邊給秋瑾擇地修墓建碑。后來在報上見了秋女士墓地的圖片,終于感到欣慰。秋瑾雖死然社會還在紀念她。
小說以秋瑾為原型而寫成,近似于傳紀性的作品。它通過越女士的回憶,先敘秋瑾之死,再回顧她的生前歷史,主要以同情的筆調來寫,同情她是被誣為革命黨而慘害致死。作者以為秋瑾的主張是過于激烈而缺乏現實性的,他并不贊賞革命黨人的激烈行為,希圖的是改良社會。作者以他的主見來分析秋瑾的一生,通篇還是比較順暢的,有著一定的邏輯性,并且能以小說的手段為時人立傳可以說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
上一篇:《八兩殺二命一雷誅七兇》簡介|鑒賞
下一篇:《蘭花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