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蟾
【出典】 《楚辭》戰國楚·屈原《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東漢·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一作兔。”《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陽也。”(據《藝文類聚》卷一引)東漢·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蜍兔。”“姮娥奔月,是為蟾蜍。”(據《藝文類聚》卷一引)
【釋義】 古代傳說,月中有兔與蟾蜍。詩文中用作詠月的典故。
【例句】 ①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杜甫《月》2532)這里以兔與蟾為喻,謂月色當頭,月影隨身。②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書懷》3744)這里說月亮尚未露出。③兔入臽藏蛙縮肚,桂樹枯株女閉戶。(韓愈《晝月》3871)這里的“免入臼”指日月陰陽失調,白晝月出,月中玉兔也只好躲藏起來。④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階桂樹閑婆娑。(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3819)這里的“兔操杵臼”指月亮恢復原狀,玉兔仍然操杵臼搗藥。⑤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李賀《李憑箜篌引》4392)這里想象露水“打”濕了月中的寒兔,意謂夜深。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李賀《夢天》4396)這里化用月中有兔蟾的傳說,想象如水的月色猶如兔蟾哭泣使然。⑦秋蟾流異彩,齋潔上壇行。(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壇》5686)這里以“秋蟾”為喻,謂秋月灑輝。⑧量知愛月人,身愿化為蟾。(賈島《玩月》6619)這里用“化蟾”的傳說,襯托自己對月亮的愛戀之情。⑨圓魄將升兔,高空欲叫鴻。(賈島《晚晴見終南諸峰》6648)這里說圓月將升。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韋莊《秋日早行》7997)這里用“兔走烏飛”代指日、月的運轉,表現時間的流逝。
上一篇:元凱
下一篇:剡溪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