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翌鳳
浣溪沙·雨過虛堂綠映簾
雨過虛堂綠映簾,倦余正好展殘編。量薪數米亦堪憐。世事幻如蕉鹿夢,浮華空比鏡花緣。菜根滋味自年年。
這首小令詞的作者吳翌鳳,一生沒做過官,在科場上也不得意,嘉慶年間考取秀才后,便到湖南去謀生。中年以后,回到他的家鄉吳縣(今屬江蘇),一面親手抄書幾千卷,一面著書立說,是個清苦的知識分子。本詞所詠,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自畫像。從他對“世事”與“浮華”均已看透的情況判斷,此詞寫于中年以后的鄉居期間。
“雨過虛堂綠映簾”兩句,寫自己的宅院座落在綠蔭叢中,一場雨過后,空曠的堂屋顯得分外幽靜,綠蔭映入門簾、窗簾,正是讀書的好環境。此時也正休息好了,于是打開書卷,潛心于經藝之林,翻閱一下殘編斷簡。緊接著,詞人推出“量薪數米亦堪憐”一句,描寫其生活的清苦,由于家境清寒,他早有入不敷出的擔憂,用柴用米都要精細打算,按月計算著開支,這種生活也夠可憐的了。
但作者似乎已經過慣了這種清苦的日子,他對“世事”與“浮華”已經看穿,所以下片詞說:“世事幻如蕉鹿夢,浮華空比鏡花緣。”“蕉鹿夢”用《列子·周穆王》篇的典故:有一個鄭國人在野外打柴,遇到一頭受驚的鹿,被他打死,怕人看見,把死鹿藏在河溝中,用芭蕉葉蓋起來,不勝其喜,俄而忘其所藏之處,以為自己是做了一場夢。后人常用這個典故比喻人世真假雜陳,得失無常。作者把人世之事與浮世榮華看作空幻的東西,如同蕉鹿之夢,如同鏡中花影一樣。好在他已經過慣了儉樸的生活,年復一年地嘗足了菜根的滋味,以貧賤自安,以潛心于書卷為平生志向,生活雖然清苦,但精神上是充實的。
居處環境的幽靜,作者生活的清貧,內心世界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使這首詩帶有一種恬淡的藝術風格。恬淡之中,又含有自嘲的詼諧和以節操自矜的驕傲,雖貧賤而志不移,雖清苦而不消沉,作者的個性與形象十分鮮明。
上一篇:(清)溫啟封《浣溪沙·十里驚濤吼碧溪》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李調元《浣溪沙·斜掩金鋪日影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