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緣》的主要內容,《再生緣》導讀
《再生緣》是長篇彈詞作品。清代女作家陳端生撰。因彈詞 《玉釧緣》所敘謝玉輝等事,“尚有余情未盡題”,此書欲藉皇甫少華和孟麗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以續謝玉輝再世姻緣,故名。從乾隆三十三年(1768),作者18歲時,開始寫作《再生緣》,至三十五年(1770) 20歲時,已完成第1至第16卷,因母喪和丈夫涉及科場作弊案謫戍伊犁而輟筆。乾隆三十四年(1784),她34歲時,又寫了第17卷,以后就再也沒有寫下去了。陳端生死后不久,便由許宗彥、梁德繩夫婦將此書續完,共20卷,敷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全書未終篇之時,便以抄本形式在民間傳開了。后復經女彈詞作家侯芝(香葉閣主人)加以修訂,并為之作序,于道光元年 (1821) 刊行。今流傳版本還有道光二年(1822)寶仁堂刊本,道光三十年(1850)三蓋堂刻本,同治間丹桂堂刊本,光緒十七年(1891)學庫山房刊本,以及普新書局石印本、錦章圖書局石印本、舊鈔本等。1983年中州書畫社出版了點校本《再生緣》。此外,侯芝又將此書刪改成16本32回,題名《金閨杰》,有道光四年(1824)散花園刊本,懷古堂刊本。198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還出版了佚名的改寫本 《再生緣》。
陳端生(1751—約1790),浙江杭州人。祖父兆侖、父玉敦,皆以文學科第顯著。因受家庭薰陶,自幼敏慧,工于吟詠,亦善丹青。所著除 《再生緣》外,尚有 《繪影閣詩集》,已佚。
《再生緣》20卷,每卷分為4回,共80回。寫元代兵部尚書孟士元丁憂回云南原籍。有女麗君,才貌雙全。都督皇甫敬之子少華,與國丈劉捷子奎璧,同時遣媒求婚。士元讓二人比武,奎璧失敗,乃以麗君許配少華。奎璧憤而陷害少華,幸為其妹燕玉所救,愿托終生為次室。時海疆告急,劉捷保奏皇甫敬帥兵征討。皇甫敬與先鋒衛煥為妖道所擒,劉捷誣以降敵。元帝下旨,抄拿皇甫全家。少華先逃往山中學道。母尹夫人與姊長華,解京途中遇盜,被劫上山。原來此盜乃衛煥之妹勇娥,便拜尹夫人為母。奎璧請旨,謀娶麗君。乳母女蘇映雪代嫁,洞房中刺奎璧未果,遂投昆明湖,被左丞相梁鑒之妻救起,認作義女,更名為素華,并攜之入京。麗君女扮男裝,改名酈君玉,考中會元。主考梁鑒欲招為婿,蘇映雪初不應,神人托夢告知,始諧花燭。麗君后中狀元,主考武試。皇甫少華改名王少甫應試,考中武狀元,因靖難有功,適劉捷通敵敗露,皇甫一家冤情,才得以平反。皇甫少華被封為忠孝王,為了實踐婚約,娶劉燕玉為妻。后來麗君喬裝漸為少華、士元等察破,但她恨少華寬宥仇家,又婚燕玉,因此始終不愿說明真相。當元帝知其為女流,欲納麗君為妃。時皇甫長華已繼劉氏為皇后,她竭力從中為其弟斡旋,又賴太后維護,才使孟麗君與皇甫少華團圓。
陳端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有感于當時婦女處在受壓迫、受歧視的地位,不能與男子平起平坐,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便將心中的愁悵和苦悶、理想和愛憎,通過《再生緣》傾吐出來。書中刻畫了許多不同性格的婦女形象,尤其以孟麗君光彩照人。她聰明美麗,反抗壓迫,與民分憂,疾惡如仇,敢于向皇帝和權貴勇敢斗爭,伸張正義,為廣大婦女揚眉吐氣。作品充分展示了她巾幗不讓須眉的叛逆性格。因而,孟麗君的可愛形象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博得了人們的同情和喜愛。由于受到續書者思想的局限,以三美嫁于一夫來結束全書,這樣就悖于原作者的本意,不僅沖淡了反抗封建壓迫、歌頌純真愛情的積極思想,而且也落入俗套。
《再生緣》是一部體制宏偉、聲情并茂的長篇敘事詩。全書采用七言排律體,間雜以表敘和說白。圍繞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的愛情糾葛,矛盾此起彼伏,波瀾壯闊,引人入勝。陳寅恪推崇備至,認為其思想“自由活潑”,“結構精密,系統分明”,語言優美,“為彈詞中第一部也”,可與世界名著并駕齊驅。郭沫若經過探索本源,分析各種續本,認為“陳端生所寫的十七卷系悲劇,循此成為絕響,堪稱偉大的藝術杰作”。
《再生緣》問世以后,流傳極廣,用各種方言據以改寫的彈詞就很多,蘇州、泉州、潮州、廣州甚至臺灣,都有 《再生緣》或 《孟麗君》的演出本。近數十年來,在江浙滬一帶以秦紀文、潘伯英演唱的蘇州彈詞《再生緣》和 《華麗緣》最負盛名。1981年12月,薛汕與秦紀文合作,用普通話整理了演出本 《再生緣》,交付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改為通俗小說的也不少,如《龍鳳配再生緣》。還被各種戲曲和曲藝形式上演,如京劇有《孟麗君》(一名《華麗緣》),閩劇、揚劇、越劇、錫劇、滬劇、廬劇均有《孟麗君》,川劇 《禹王鼎》(漢調二黃也有同名劇)、滇劇 《再生緣》、粵劇 《華麗緣》、漢調桄桄《芙蓉劍》、莆仙戲 《司馬慶》等。話劇則有丁西林的 《孟麗》。木魚歌有 《再生緣南音》與 《再生緣摘錦》,潮州歌 《玉釧緣續再生緣》。
參考文獻
- 1. 陳寅恪: 《論再生緣》,收入《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2. 郭沫若: 《〈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光明日報》 1961年5月16日。
- 3. 譚正壁、譚尋: 《彈詞敘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4. 胡士瑩: 《彈詞寶卷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5. 薛汕: 《記 〈再生緣〉 的整理》,收入 《書曲散記》,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上一篇:《元詩選》的主要內容,《元詩選》導讀
下一篇:《十四經發揮》的主要內容,《十四經發揮》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