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曉曄
報告文學。作者岳非丘。發表于《報告文學》1988年第5期。它以大量觸目驚心的資料向人們展示了目前長江遭受污染的嚴酷現實。工業污水、廢料,城市垃圾、糞便以及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已經使長江變得渾濁不清,再加上無人管理過問的人和各種動物的浮尸,今日長江的面貌已令人慘不忍睹。作者通過從重慶到上海的沿江實地考查,對長江污染的危害、原因及其對策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長江污染首先對在江中取水為生的兩岸數百個城鎮億萬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統計,從渡口到上海3600公里的河段中,岸邊重污染帶就達1/7,1988年初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則說明了這一危害的嚴重性。其次,污染對江中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摧殘和破壞,死魚現象頻繁發生。而江中含沙量的增大更對航運、防洪、發電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泥沙對長江流域湖泊的破壞,以洞庭湖為例,從1949年到1987年,4350公里的湖面已萎縮了約50%,若情況得不到改善,再過30年,洞庭湖將被填平淤死。造成長江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官僚主義和愚昧是兩個主要根源。許多領導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與別的國家相比,我國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少得可憐;有的地方背地里甚至制定違背國家環境保護法的土政策;有的領導則公開偏袒污染嚴重的企業;在對待森林問題上,省、市、縣、集體、個人“五把斧頭”競相砍伐,造成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的大幅度下降,四川西部50年代森林覆蓋率達40%,現在已下降到12%,在金沙江流域四個地州林區,采伐量竟大于生長量的70%,而植樹造林中的走形式現象則一直得不到糾正;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技術落后的鄉鎮企業的污染速度正飛快發展,很快可以取代大城市的“領先”地位。作者在對四川省一些土硫磺生產的調查中發現,這種土法煉磺技術原始、落后,不僅造成危害巨大的酸雨、酸霧,而且對職工的健康有嚴重危害,然而盡管如此,許多人為了眼前利益,仍然不顧國家的禁令繼續生產。對于解決長江污染的對策,許多環境保護工作者在進行著積極的研究,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常常得不到重視。最后作者向人們指出:“長江只有一條,玷污了、損害了不會再有。”這部作品感情激越,氣魄宏大,以全景式的手法對長江污染問題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掃描與分析。熱情謳歌了為保護長江日夜辛勞的環保工作者,強烈鞭撻了那些置子孫后代于不顧的官僚主義者。作者視野開闊,高屋建瓴,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把高深的理論分析與具體的事例描述融為一體;并借鑒國外有關資料,從而與長江現實形成鮮明對比。而作者筆端流露出來的濃重的悲憤之情,則又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與感染。這篇作品既是一篇飽含深情的“為長江母親代寫的一份‘萬言書’,”同時也是一篇充滿強烈義憤的檄文。
上一篇:羊子《另一支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召樹屯》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