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芳茹園樂府》新詩鑒賞
散曲別集,一卷,明趙南星撰。南星(1550~1627)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高邑(今屬河南)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東林黨人,以剛直忤權宦魏忠賢,遂削籍戍代州,卒于戍所。
趙氏所作以民歌俗曲為多,他以當時流行的小調如“一口氣”“鎖南枝”“銀紐絲”“羅江怨”“喜連聲”“劈破玉”“山坡羊”等,并“雜取歌謠里諺,耍弄打諢,以泄其骯臟不平之氣”(清尤侗《百末詞余跋》)。如:“將天問,要怎么?旱時節盼雨閘定法,沒情雨破著工夫下溜街。忽流忽喇涮房屋,樸提樸塌濕淥淥。逃命何方遄?閻王殿擠壞了功曹,古佛堂推倒了那吒。神靈說:‘我也淋的怕。’哭啼啼哀告天爺,肯將人盡做魚蝦?勾咧勾咧饒了罷!”(《鎖南枝帶過羅江怨·丁未苦雨》)寫的是天陰苦雨,實際上這也是萬歷末年政治腐敗、社會黑暗的寫照。統治者也像老天爺一樣處處與老百姓作對,而且不僅百姓,就連閻王殿的功曹、古佛堂的那吒也都受不了了。作者還是在求老天爺開恩,饒了百姓,再過一些時候老百姓所唱的就是:“老天爺你年紀大,耳又聾來眼又花”,就有了“老天爺,你不會做天你塌了吧”的企望。
趙南星有時也用俗曲攄寫其胸中的塊壘:“到秋來難捱受用也撐,風吹紅葉小秦箏。月兒明,教人如何睡的成?快去請劉伶,合那阮步兵。呀,咱們吃酒胡行令。兀兒喇叫到天明。又賞荷花向小池亭,我的天喲,興無邊,無邊興。”(《銀紐絲》)
趙氏曲詞中較多的還是寫風情的,而且寫得與市井流傳的俗詞沒有什么區別:“俏冤家我咬你個牙廝對。平空里撞著你引的我魂飛,無顛無倒,如癡如醉。往常時,心似鐵,到而今著了迷,舍生忘死只是為你。”(《劈破玉》)這些使讀者很難想到作者就是“公忠強直,負意氣,重然諾,有燕趙節俠悲歌慷慨之風”的東林三君之一的趙南星。也許這正大光明“忠毅”(謚)公的另一面,正是他的至情至性在“風情”上的表現。但他采取了俗曲這種形式,一方面說明俗曲地位的提高,一方面也表現出士大夫中一些開明之士把眼光轉向了民間。
趙氏曲詞通俗明暢,爽朗熱烈,質樸清新。
其曲集收小令三十九首,套數八首。有明刊本。盧前編《飲虹簃所刻曲》亦收此書。
另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單行影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翠微南征錄》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容甫先生遺詩》簡介介紹